心力衰竭患者利用心外膜电极植入CRT
病例类型
完美的病例
病例总结
病变特点及其解决方案: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全球性挑战,患者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供给全身,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滁留等症状可缓慢出现,并逐渐加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根据2003年发表的数据,中国成人患病率为0.9%,中国心衰患者约为400万,不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衰作为心血管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据近期部分地区的调查,心衰患病率可能已达到1.3%,症状患者约有800万至1000万,中国可能已经成为拥有全球最大心衰患者人群的国家。 CRT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已经成为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良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证据引用: 2001年MIRACLE试验结论,CRT组在6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运动平板时间、EF均有明显提高,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2005年3月ACC公布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ARE HF试验研究显示,CRT不仅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并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Companion试验显示,在中重度心衰、NYHA Ⅲ/Ⅳ及QRS波增宽患者中,在全面药物治疗的基础上,CRT或CRT-D降低死亡率+住院率,CRT-D可以降低死亡率,其中2/3的降低死亡率效应来自CRT(双室起搏)。
该病例需要选择该器械植入的理由及注意事项: 本例患者心电图显示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QRS波时限188ms,心功能III级,优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LVEF23%。 符合2013年ESC心脏起搏和再同步化治疗指南的Ⅰ类适应症。心脏在同步化治疗可以获益。 选择植入器械时优先推荐CRT-D,因为当室速或室颤发生时,CRT治疗本身并不能够予以阻止和治疗,CRT降低猝死主要是由于心功能改善、左室重构逆转所致,所以CRT-D对猝死风险较大患者可以带来更大益处。 该名患者NYHA心功能Ⅲ级,LVEF≤ 35%,扩心病,为ICD一级预防一类适应证,同时术前holter提示频发室早,LVEF仅20%,术中心电监护记录到非持续性室速,皆为猝死的高危因素,由于患者经济因素,最终选择CRT-P治疗,手术顺利完成,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心外膜起搏适应证: CRT左室电极经静脉植入失败或不能固定于理想部位;三尖瓣机械瓣换瓣术后;经静脉植入困难(如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静脉途径电极导线反复脱位;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的临时心脏起搏;儿童心脏起搏(解剖异常、静脉细易形成血栓、生长发育易致电极脱位等。 心外膜禁忌: 该电极不能用于患有严重纤维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样禁止用于脂肪性心肌的患者;对于对单剂为 1.0 毫克的地塞米松钠磷酸盐反应不适的患者,也不能使用该设备。 心外膜电极潜在并发症: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症状: 纤维性颤动——手术室需备除颤仪; 心脏功能受损;心肌梗死;肌肉神经刺激;心包摩擦;感染。
植入器械
Syncra CRTP
病史资料(男,47岁,65 kg)
就诊时间: 2015年10月19日。
主诉: 因“间断胸闷腹胀3年,再发加重4小时”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乏力,无明显心前区疼痛,伴有腹胀,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出汗,无反酸、烧心,经休息可好转。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出现,于活动后或者情绪激动后诱发,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行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出院后规律口服药物。4小时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腹胀,伴心慌,症状较前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急诊以“扩张型心肌病”收住院。
个人史: 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肝炎、结合病史,无外伤、手术史。
体格检查: 血压110/65 mm Hg,心率90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向两侧扩大,律齐。肝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周围血管征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各生理反射存在。
入院心电图: 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88 ms
超声心动图示: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96mm,左室射血分数23%,全心扩大,左室为主,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影像学检查: 心肌节段血流灌注/代谢正常。扩张性心肌病。
实验室检查: NT-ProBNP 8362.7 pg/ml。
心功能分级: Ⅲ级
初步诊断
入院诊断: 1. 扩张型心肌病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功能Ⅲ级
危险评估: 手术中可能发生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情况,手术风险极高。
诊疗策略: 1.完善检查 2.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治疗 3.对症治疗,建议行CRT心脏再同步 4.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守本院的《住院须知》及《医患双方权利义务告知书》。
术前动态心电图: 1.窦性心律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2.房性早搏 短阵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3.频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成对 频发室性早搏 18,329次,室性早搏成对 135次 4.ST-T改变 5.心率变异值低于正常范围
选用该策略器械理由: 符合CRT植入适应证,由于患者经济条件,选择植入CRT-P C2TR01。
其他说明: 拟于10月22日行CRT-P植入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 2015年10月22日(心外膜电极) / 11月2日(右房、右室电极)
过程1说明: 心房导线位置:右心耳;右室导线位置:室间隔;左室导线位置:心外膜。 经静脉放置右房、右室起搏导线,左室心外膜导线。 冠状窦撕裂
过程2说明: 导线电学参数
过程3说明: 制作囊袋、植入起搏器。囊袋部位:左侧胸壁皮下
过程4说明: 诊断/识别/治疗参数
过程5说明: 左室放置2根心外膜电极
手术小结
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术前造影图:
术后造影图:
术后管理与随访
术后管理: 术后用药 降脂(辛伐他汀)营养心肌(曲美他嗪)利尿、抗菌预防感染 术后检查 术后1周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NT-ProBNP降至1183.6 pg/ml 术后心电图QRS时限缩窄到131 ms。
术后程控:
术后随访
没有事件发生
CRT疗法简介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是一种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在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分别植入电极导线,通过起搏的方法使心房和左、右心室按顺序激动,以恢复心脏收缩的同步性,称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医师介绍
于力,男,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现任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心内一病区主任,南方医科大学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心脏起搏及心律失常专业常务委员。河南省、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心脏介入15年),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完成冠脉造影及支架、心脏射频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心脏瓣膜球囊扩张及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手术5000余例,尤其在介入处理复杂病例方面技术全面。在国家、省级医刊发表医学论著26篇,编写医学专著三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