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高龄二级预防患者植入ICD

病例类型

完美的病例

病史资料(男,80岁)

就诊时间: 2015年9月

主诉: 阵发性胸闷4年,晕厥1次。

现病史: 患者于4年前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为心前区局限性胸闷,有重物压迫感,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疼痛向后背部放射。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旋转。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心悸,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多次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症状反复发作。本次在我心内科病房探视其友人时,患者突然出现晕厥1次,给与胸前锤击并按压约15秒后恢复意识,遂以“冠心病 心源性晕厥”收入院治疗。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182/98mmHg,有“冠心病史 陈旧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史5年。

体格检查: BP170/100 mm Hg,心率80次/分,R20次/分,体温 36.6℃。

入院心电图: 窦性心律

超声心动图: 1、左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 2、左房、左室增大; 3、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 4、二尖瓣、主动脉瓣少量反流; 5、左室收缩功能中-重度降低; EF:29%。

心功能分级: Ⅲ级

初步诊断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不稳定性心绞痛; 3.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4.心律失常 频发性室早; 5.心源性晕厥。

危险评估: 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生阵发性胸闷,为心前区局限性胸闷,有压迫感,每次持续数分钟,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好转,入院当天在心内科探视患者朋友时,突然出现晕厥1次,给与心外按压心肺复苏15分钟后恢复意识,属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

诊疗策略: 单腔ICD

术前心电图: 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房性早搏; ST-T段改变; 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正常。

选用该策略器械理由: 考虑患者有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伴短阵房速),建议植入双腔ICD,但因经济原因,患者和其家属最后选择植入美敦力D284VRC型单腔ICD,其ATP During Charging无痛治疗组合可减少ICD不必要的放电治疗。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 入院第20天

过程1说明: 经静脉放置除颤电极导线导线; 右室导线位置:心尖。

过程2说明: 导线电学参数

过程3说明: 制作囊袋、植入起搏器; 囊袋部位:左侧。

过程4说明:

术前心电图:

病例总结

心脏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传导异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阻滞)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埋藏式体内除颤仪已经成为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一线治疗方法。 本例患者年龄高达80岁,基础病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因心源性晕厥入院,院内辅助检查提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性室性早搏,心超提示低EF=29%。符合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的I类适应证。 术后患者按照医嘱坚持用药,配合ICD的预防保护,现状况良好。

ICD疗法简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是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医学仪器。ICD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功能,能够在几秒钟内识别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挽救患者生命。

医生介绍

 

杜永才,男,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海南医学院医疗专业。曾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进修学,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治疗有着深刻见解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在心脏电生理研究方面颇有造诣,擅长于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2006年起,带领科室独立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009年率先在海南省南半部开展了首例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治疗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10余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