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HeartRhythm主编—陈鹏生教授语音速递(七月刊 中文版)

<<  2023年7月第一期  >>
 

 

陈鹏生 教授

大家好,我是《心律》杂志主编陈鹏生,感谢您收听本期播客。本期翻译工作由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孟冠南博士完成。

 

 

 

1
 
 
 
 
 

2023年7月份的第一篇文章题为“2019新冠大流行期间的心脏骤停:1项北美社区的两年前瞻性评估”。在加州文图拉县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2020年人口843,843;44.1%西班牙裔),作者比较了COVID-19大流行期间前2年与大流行之前4年的SCA发病率和结局。年龄标准化后的总体SCA年发病率从大流行前的39/10万增加到大流行期间的54/10万。作者得出结论,随着在COVID感染高峰期间的放大效应,总体SCA发生率始终较高,生存结局始终较低。这项较长的评估发现,在复苏情况较差的西班牙裔人群中,SCA发病率增加较高。

 
 

 

2
 
 
 

下一篇文章是“心脏指数:肥厚性心肌病(HCM)危险分层中比左室射血分数更好的心功能参数”。该研究共纳入927例HCM患者。心脏指数降低定义为心脏指数≤2.42L/min/m2。在中位数4.3年的随访期间,心脏指数降低独立地增加了心血管死亡、SCD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加入降低的LVEF并不能改善原模型。与LVEF降低相比,心脏指数降低对所有终点的预测准确性更高。作者得出结论,心脏指数降低是HC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所有终点,心脏指数降低均比LVEF降低具有更好的预测准确性。

 
 

 

3
 
 
 
 
 

下一篇是“佩戴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经历不适当电击的原因及临床后果”。在FDA制造商和用户设施设备体验(MAUDE)数据库中搜索2021年和2022年报告的不适当电击不良事件。作者发现,LifeVest可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WCD)可能会因AF、SVT、NSVT/VF、运动干扰和电信号过感知而产生不适当电击。这些电击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产生损伤,终止WCD,并消耗医疗资源。需要改进WCD感知、节律识别和中止不适当电击的方法。

 
 

 

4
 
 
 
 
 

接下来的题目是“多功能导管在经静脉拔除破损旧电极导线中的应用:一种用于脆弱电极导线的新技术”。该研究对345例连续接受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导线拔除通过准分子激光护套、Byrd聚丙烯伸缩护套和Evolution RL单独或联合进行。27例植入10年以上的电极导线出现脱落。多功能导管被用来保护脆弱的导线免受进一步的损伤。所有电极导线都被完整拔除。作者得出结论,在多功能导管的帮助下,使用激光和其他护套成功地拔除了所有远端尖端到近端环电极脱落的导线,没有任何导线部分残留在心脏。

 
 

 

5
 
 
 
 
 

下一篇是“传导系统起搏(CSP)相比右心室起搏(RVP)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性质:来自多中心注册的倾向匹配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29例连续接受CSP(或RVP)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在平均18个月的随访期间,19例患者观察到器械相关并发症。希氏束起搏(HBP)患者的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心室起搏(RVP)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患者。HBP患者的并发症大多与电极导线有关。作者得出结论,CSP与RVP类似的并发症风险相关。如果单独考虑HBP和LBBAP, HBP的并发症风险显著高于RVP和LBBAP,而LBBAP的并发症风险与RVP相似。

 
 

  

6
 
 
 
 
 

下一篇是“多传感器植入式除颤仪心衰监测算法预测全因死亡率”。HeartLogic算法(波士顿科学)是一种对即将发生心力衰竭(HF)失代偿的预测器。该研究目的是确定该算法的远程监测数据是否可用于识别高死亡率患者。该功能在来自26个中心的568名ICD患者中被激活。在中位随访26个月期间,370名患者(65%)记录了1200次警报。在对基线混杂因素进行多变量校正后,内置警报状态仍与死亡发生显著相关,风险比为9.18。作者得出结论,HeartLogic算法提供了一个指数,可用于识别全因死亡率较高的患者。指数状态可识别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的时期。

 

7
 
 
 
 
 

接下来是“符合条件的患者在医院使用CRT-D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作者将2010年至2015年的医疗保险索赔数据与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的ICD联系起来。该研究包括1377家医院的30134名患者。在符合指南适应证的患者中,CRT-D植入的中位率为89%,但各医院差异很大。医院CRT-D使用率的差异分别与院内死亡率、再入院率和心脏事件再入院率差异的8.76%、5.26%和4.71%相关。作者得出结论,不同医院在使用CRT-D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能用病例组合(case mix)来解释。医院水平的CRT-D使用差异与临床结局的显著差异相关。对符合条件患者的CRT-D使用率的测量可以作为质量改进工作的有用度量。

 
 

 

8
 
 
 
 
 

下一篇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加速性交界性节律(AJR)和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JRET)的临床风险预测评分”。这是一项针对0-18岁接受心脏手术儿童的回顾性队列研究(2011-2018)。在6364例手术中,加速性交界性心律215例(3.4%),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59例(0.9%)。年龄、异位综合征、主动脉阻断时间、室间隔缺损封堵、房室管修复是多因素分析中AJR/JET的独立预测因素,并纳入风险预测评分。该模型准确预测了这些心律失常的风险,一致性指数为0.72。作者得出结论,这种新的术后AJR/JET风险预测评分能早期识别出可能受益于预防性治疗的高危患者。

 
 

 

9
 
 
 
 

下一篇是“高密度电解剖激动标测指导永久性左上腔静脉(PLSVC)患者慢径路改良”。7例PLSVC和房室结双径路患者采用3D电解剖标测进行慢径路改良。慢路径消融靶点一致地由最近激动时间的右房间隔区域和与等时拥挤区域(减速区)相邻的多成分心房电图确定。在PLSVC患者中,这些靶点位于冠状窦口或冠状窦口前中1cm以内。这一区域的消融导致慢径路(SP)改良成功。作者得出结论,窦性心律中Koch三角的高分辨率激动标测可以促进PLSVC患者的定位和安全的SP消融。

 
 

 

10
 
 
 
 
 

下一篇论文是“结合慢径路晚期激动图和电压梯度图指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冷冻消融”。该研究目的是探讨慢径路晚期激动标测(SPLAM)和电压梯度标测在AVNRT冷冻消融中的有效性。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6例和37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低温标测尝试次数和冷冻消融应用次数显著较低。两组复发率无差异。作者得出结论,对于AVNRT冷冻消融,SPLAM可以有效地指导慢路径消融部位的定位,对于有多个慢路径的患者尤其有益。

 
 

 

11
 
 
 
 
 

下一篇题目是“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的双侧去心脏交感神经术( BiCSD)”。作者对其机构内1638例LQTS患者中接受去交感神经术的234例(14%)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接受BiCSD的患者亚群。仅有11例(4.7%)患者进行了BiCSD。作者得出结论,在接受去交感神经术治疗的所有患者中,只有不到5%的人接受了BiCSD。当选择BiCSD时,几乎总是以分阶段顺序的方式进行,首先从LCSD开始,并由LQTS基质的致心律失常性驱动,尽管有其他优化的指导治疗方法。

 
 

 

12
 
 
 
 
 

下一篇论文是一篇当代综述,题为“阻滞神经,拯救生命,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电风暴”。作者回顾了我们对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作用机制的理解的演变,讨论了目前的方法及其局限性,并回顾了克服现存偏倚的正确适应症。此外,作者提出了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通过扩大可快速实施该术式的中心数量,来增加SGB对更多患者的可用性。

 
 

 

13
 
 
 
 
 

我们还发表了一篇“如何在Fontan手术后进行房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的实操文章。本文的目的是为Fontan手术患者,安全有效进行房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所需的关键要素,提供实用概述。

 
 

 

14
 
 
 
 
 

下一篇文章是一篇题为“重新发明Larrey心外膜标测方法:闭式心包切开术”的创意概念文章。作者描述了一种结合经皮心外膜途径和心包膜造口术的创新方法的逻辑,该术式通过一个小型剑突下切口进行,在心外膜标测开始前,该切口在获得心外膜通路后即关闭。

 
 
 

我们发表了两篇研究Letters。第一篇题为“在冠状动脉附近进行脉冲场消融(PFA)的安全距离是多少?”作者得出结论,在距冠状动脉6.5mm的距离以上,通过线性导管释放2.0kv PFA双相双极波似乎是安全的。第二篇论文的题目是“通用回收工具去除任意厂家无导线起搏器的需求”,作者证明了使用通用工具急性和慢性回收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该工具为单一操作者设计。

我们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悼念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先驱、杰出的教师和著名的科学家Patrick Tchou博士。Tchou博士于2023年4月18日因肺癌去世,享年73岁。他的死对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希望你喜欢本期播客,我是《心律》杂志主编陈鹏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