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CVF2022|巾帼绽芳华,携手助力电生理起搏事业发展:WEP女医师联盟论坛成功举办

3月24-25日,“第十五届逸仙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圆满完成各项学术日程,于广州正式落下帷幕。3月24日,大会举办期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WEP)论坛精彩亮相,汇聚众多起搏电生理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生理性起搏和无导线起搏的临床应用、技术特点和优劣势等内容展开探讨,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盛宴。

相聚花城,WEP女医师论坛再出发

▼▼▼

论坛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周淑娴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周淑娴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各位专家分别发表致辞,并且均在致辞中对女医师联盟所做的各项工作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对论坛圆满召开送上了祝福。

张澍教授:携手推动起搏电生理事业蓬勃发展

张澍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谈到,女医师联盟在推动我国起搏电生理事业的临床和学术进展的交流中做出了巨大努力,联盟除了在各地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也在患者临床管理等方面积极提供指导和帮助,他感谢了联盟所做的各项工作,希望大家能够把握交流契机,共享学术成果。

华伟教授:不断突破,收获硕果累累

华伟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女医师联盟在陈柯萍教授带领下,积极突破探索,做出了许多出色的成绩。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的重要学术活动上都可以看到联盟成员的身影。本次论坛聚焦起搏电生理领域前沿热点,邀请众多专家分享经验,相信大家一定将收获满满。

黄从新教授:发挥特色,呵护“心”健康

黄从新教授在会场向所有起搏电生理领域的女医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表示,广大起搏电生理领域的女医师,在射线的环境下工作,加班加点,舍小家为大家的敬业精神,让人尊重。同时对联盟以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如围绕有关女性心律失常发病及防治工作特点,共同呵护女性健康。 

黄德嘉教授:发挥力量,争创更多佳绩

黄德嘉教授表示,女医师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在各地组织了一系列学术活动,为提高患者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相信未来,女医师联盟在无导线起搏的规范和推广中将发挥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多成果。

陈柯萍教授:步履不停,为起搏电生理事业贡献力量

陈柯萍教授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女医师联盟在推广新技术尤其是希浦系统起搏和无导线起搏两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起搏电生理领域活跃着许多优秀的女医师,希望联盟未来在学会领导的关心,以及广大女医师的共同努力下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淑娴教授:交流共进,贡献巾帼力量

周淑娴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她介绍道,女医师联盟论坛始终致力于为国内广大电生理女医师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本次论坛邀请了11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带来精彩的讲题分享,干货满满。相信未来,大家还将继续携手,共同为我国起搏电生理事业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聚焦无导线起搏前沿,共同探索新技术发展

▼▼▼

本次论坛分为两场,上半场邀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安丽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广东省中医院王侠教授、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邹蓉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戴研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蔡琳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兵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担任讲课嘉宾。

刘兴斌教授:无导线起搏2022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刘兴斌教授就2022年中国无导线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为起搏领域革命性的进步,避免了传统起搏器的囊袋及导线相关并发症。在其适应证的把握上,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医患共同决策。在传统起搏器径路异常及CIED感染风险高等情况下,可以选择无导线起搏器。同时,他还强调,无导线起搏植入需要充分准备、需要团队协作、规范操作、需要重视各种细节。

李若谷教授: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管理和随访

李若谷教授围绕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管理和随访进行了经验分享。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管理需关注并发症,例如导线脱位,室间隔穿孔,传导束损伤等。同时,针对不同起搏需求/目的,选择不同脉冲发生器,不同导线插接方式,需个体化进行参数设置。

戴研教授:左束支区域起搏在常规起搏中的应用前景

戴研教授解读了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应用场景。左束支起搏是一种生理性起搏方式,在常规起搏适应证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与右室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既保持了心脏电同步性,又保证了心室机械同步性。初步的临床证据显示,对于心室起搏比例高的AVB患者,左束支起搏或可减少心衰住院/死亡等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对于心室起搏比例有增高风险,或合并心脏异常的患者,临床中也可考虑拓展适应证,优先尝试左束支起搏。

蔡琳教授:无导线起搏的患者选择

蔡琳教授聚焦无导线起搏患者的选择策略进行分享。她表示,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起搏器各有优缺点,两者是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无导线起搏器优点包括减少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次,对于无上腔静脉径路及反复起搏系统感染的患者,无导线起搏器是最好的选择。在患者的选择上,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患者意愿综合考虑决定。

刘兵教授:TAVR术后LBBP

刘兵教授在讲课中指出,TAVR术后HAVB与基线和TAVR后的传导异常密切相关,需关注TAVR前、后心电图,高风险患者建议早期植入起搏器或延长住院监测。对于TAVR术后AVB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希浦系统起搏大多数是可行的。与HBP相比,LBBAP的成功率更高,起搏的阈值更低。同时,在人工瓣膜患者中,永久性LBBP是可行且安全的;AVR和TVR的位置可作为指导LBBP植入的解剖标志。

苏蓝教授:导线拔除与生理性起搏

苏蓝教授就起搏器导线拔除进行了经验分享。她认为,升级起搏器前对原导线电极的去留应充分评估,需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全面考量心脏外科、电生理专家和导线拔除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见。积极评估患者状况,充分权衡患者手术风险和临床获益。对CIED感染的电极导线应积极果断拔除。同时,无功能导线、召回的导线或者可能产生并发症的导线以及多根电极导线在拔除时需要谨慎评估。

探讨循证热点,分享电生理临床实践经验

▼▼▼

论坛下半场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朱洁明教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曾小茹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周淑娴教授共同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薛小临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俞杉教授带来主题分享。

陈学颖教授:左束支起搏操作规范与难点处理策略

陈学颖教授对左束支起搏操作规范与难点处理策略进行了经验分享。陈学颖教授针对静脉入路困难、心脏结构异常及间隔异常等复杂情况下的左束支起搏操作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术前充分了解心脏影像位置,术中心室造影确认间隔位置及可操作空间,并进行恰当的鞘管塑形有助于增加手术成功率。

陈柯萍教授:希浦系统起搏患者临床经验分享

陈柯萍教授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介绍了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选择。她谈到符合心动过缓、心室起搏适应证患者,若EF≤50%,优先考虑CSP;其次,慢性房颤伴房室结消融的患者,优先考虑CSP;最后,典型LBBB伴EF≤35%的心衰患者,也优先考虑CSP。其他应该考虑CSP的情况包括LV导线植入失败、CRT无反应及起搏诱导性心肌病的患者。

薛小临教授:希浦系统起搏与BVP的比较

薛小临教授梳理介绍了关于希浦系统起搏与BVP的循证证据比较。她总结道,希浦系统起搏应用于心衰治疗,目前临床证据还需多中心,随机对照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BVP起搏是经典治疗方案,其有效性毋庸置疑。希浦系统起搏作为备选方案,是补救性方案,目前而言,希浦系统起搏疗法不作为心衰患者首选治疗方案。相信随着疗法的改进,临床证据越来越多,希望希浦系统起搏和BVP起搏,相辅相成,最终让患者受益更多。

范洁教授:无导线起搏器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范洁教授就无导线起搏器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进行了经验分享。她指出,相较传统经静脉起搏器,无导线起搏系统能够降低术后长期并发症风险。无导线起搏的常见并发症为:心脏损伤(心包积液/穿孔事件)、股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栓塞、气栓等。做好术前“三准备”:医生准备、患者准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准备,术中“三要素”为:关注流程、关注细节、团队分工合作,如此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俞杉教授: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系统介绍

俞杉教授介绍了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系统。MICRA AV拥有全球首创且唯一的心房机械感知机制,无需植入心房电极导线。同时,还具有运动模式转换,用以在患者活动期间提供恰当的心率支持。她对使用无导线心室起搏器实现房室同步起搏——MARVEL2试验的结果进行了介绍。目前,对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无导线起搏器的选择方面,MICRA AV是最好的选择。

巾帼风华正茂,电生理女医师作为大会的一道靓丽风景,WEP女医师联盟论坛上彰显了我国电生理女医师的卓越风姿。不论是开展临床手术,还是探索创新研究,广大电生理女医师也逐渐在领域中展露锋芒,并在各自擅长的方向贡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论坛围绕希浦系统起搏和无导线起搏等热点话题,全体与会嘉宾热情参与,通过精彩的学术讲座和病例分享,让大家对新器械和新起搏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期待未来再次相聚,共创起搏电生理事业美好未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