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邹建刚:开设心衰器械治疗专病门诊 传播理念惠及更多患者

 
 
访

·邹建刚·
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委员,中国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2009年获中国CRT杰出贡献奖。 
编者按: 
 
 
  近年来,非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给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转机,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心衰患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设心衰起搏治疗专病门诊,引起了广泛关注。医声网有幸采访到发起专病门诊的邹建刚教授。

 

1

药物治疗功不可没 器械治疗发展迅速

  心力衰竭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全身乏力等。传统心衰患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近年来,尽管药物治疗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然不能很好地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研究表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器械治疗发展迅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国际、国内都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

 

2

从发病机制寻求有效治疗方法

  部分慢性心衰患者心腔增大,左心室腔无法协调收缩,造成不协调及无效率的心跳。严重心衰患者可能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呈现出左心室和右心室激动的不协调,导致收缩功能不协调,心脏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在传统双腔起搏器植入的基础上,增加一根左心室电极导线,实现心房和心室之间、左右心室之间协调收缩,就能将左心室的激动恢复到和右心室之间同步的状态,这就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从发病机制上针对心衰患者的器械治疗方法。

 

3

开设心衰器械治疗专科门诊 普及新理念新方法

  邹建刚教授表示,院内开设心衰器械治疗门诊,一方面主要是综合考虑到我国心衰患病率显著上升、导致临床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反复住院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等因素。该门诊专科性强,希望能使更多患者获益。

  另一方面,CRT治疗慢性心衰的方法相对较新,虽然已经在临床应用了十几年,确定了治疗效果,并在指南中进行了推荐,但是对于普通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很难有渠道了解到这种方法。我们希望通过专病门诊的方式,普及心衰器械治疗的理念,为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往心衰主要靠药物治疗,但有部分患者即使充分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症状和病情,这些患者可以考虑器械治疗。

 

4

术前评估术后管理两手抓  为患者健康谋福利

  我院开展心衰器械治疗门诊,非常注重两方面工作的开展:

  (1)术前评估。研究表明,根据临床推荐或指南建议,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植入CRT后,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所以我们希望采用尽可能全面的检查,了解和评估患者心功能。例如通过无创核素心肌扫描,评估左右室同步情况等。

  (2)术后管理。由专门的术后随访小组医生对每位患者分别进行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对术后心功能、参数等进行监测和进一步优化,发挥最大疗效。大部分的患者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有20%的病人心脏功能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原来的心慌、气短,经过治疗后已经没有影响,反应良好,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和正常人一样不影响生活。

  邹建刚教授谈到,春节后接诊的一位心衰患者进行更换起搏器,2008年植入到现在已经将近8年时间,生活质量大大改善。相信这次更换后,之后8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位患者的状态还会继续保持。邹建刚教授表示:器械治疗超越了他们想像中的效果,真正地为患者带来福音,这是他们作为医生最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们愿意通过更多渠道将器械治疗方法传递给更多医生和患者的不懈动力。

 

门诊时间:

邹建刚教授:

每周一上午08:00-12:00:心衰起搏治疗专病门诊

每周四上午08:00-12:00:专家门诊

侯小锋副教授:

每周一上午08:00-12:00:心衰起搏治疗专病门诊

每周三下午02:00-17:30:专家门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