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2022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七月盛夏 古都长安绽芳华 WEP女医师论坛成功举办

七月长安,绿树浓荫夏日长。2022年7月28日,WEP女医师论坛亮相2022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二十七届西京-Mayo Clinic心血管病学新进展研讨会,会议围绕起搏议题开展学术活动,共聚古都西安,继续传播先进学术理念,赴一场盛夏学术之约。

论坛坛主西京医院刘兵教授首先欢迎各位学会领导及同道对西京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此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担任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小临教授、田刚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蔡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聪霞教授,西京医院刘兵教授沈敏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步履不停,女医师联盟一直在路上

▼▼▼

张澍教授在致词中对女医师联盟的学术交流和女医师培养中的付出表示了感谢,同时感谢本次西京会议邀请女医师参加。本次论坛针对心律失常领域的新经验、新技术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大家有所收获,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黄德嘉教授表示,目前西部地区有一大批电生理女医师活跃在这个领域,每一次女医师的活动对促进西部地区电生理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电生理的临床技术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感谢大家的付出,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陈柯萍教授则谈到今年是女医师联盟成立十周年,在过去的十年里女医师联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很遗憾此次不能到场参会,期待今年9月能在广州和大家见面,共同回顾过去的奋斗历程,展望未来的工作。同时也对西部地区女医师同道为大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新器械、新进展、新理念,助力起搏事业新发展

▼▼▼

学术讲座环节,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针对Micra无导线起搏和LBBP起搏的相关进展和应用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汤宝鹏教授:Micra AV的概述

汤宝鹏教授首先对无导线起搏系统Micra AV进行了介绍。汤宝鹏教授表示,Micra AV拓宽了房室同步起搏功能,有望应用于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显著改善了AVB患者的房室同步性,让更多患者获益。

刘兴斌教授:Micra AV的患者选择

刘兴斌教授介绍了Micra AV的患者选择情况。他谈到Micra AV具备了Micra VR的所有优势,同时通过感知心房收缩实现了VDD起搏模式,增加了心输出量,可能更好地改善症状、生活质量和预后。各种原因不宜或者不愿植入传统起搏器的患者优选无导线起搏,适合无导线起搏的正常窦律伴AVB患者优选Micra AV。Micra AV术后管理随访、个体化参数程控要求更高,目前尚无公认的准确预测心房感知准确性及AV同步性的指标。

范洁教授:无导线起搏器中国专家共识-无导线起搏器标准化植入流程解读

范洁教授对无导线起搏器中国专家共识中无导线起搏器标准化植入流程进行了解读。无导线起搏器是心脏起搏史上里程碑式的变革和进步,今年,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共同倡导并组织撰写了无导线起搏器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与推广该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范洁教授从无导线起搏器的适应证、并发症以及术后管理等方面对共识进行了解读。她总结到,手术成功离不开术前精细的准备以及术中流程、细节、分工合作和术后的随访管理。

陈柯萍教授:来自临床的经验——希浦系统起搏患者选择

陈柯萍教授从临床的角度对希浦系统起搏患者的选择分享了经验。她通过指南共识以及临床实例,对如何选择最佳适应证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同时,她也谈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困惑,比如在心衰伴RBBB患者以及伴不典型室内阻滞其电同步性恢复能否转换为机械同步性恢复。其次,LBBP在儿童及病窦患者中的风险还未知,因此这些人群应当谨慎选择。

苏蓝教授:HPCSP在心衰治疗中的进展

苏蓝教授从指南和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对目前LBBP的临床证据进行了总结。由于LBBP尚处在发展中,许多指南针对生理性起搏仍是以希氏束起搏为主。例如2021ESC心脏起搏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针对生理性起搏的推荐包括在冠状窦电极植入失败的具有CRT适应证的患者中推荐希氏束起搏,对LVEF>40%,存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预计心室起搏比例>20%,可以考虑植入希氏束起搏。

李若谷教授: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管理和随访

最后,李若谷教授对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管理和随访进行了经验分享。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管理需关注导线脱位、室间隔穿孔、传导束损伤等并发症。对于希浦系统起搏的参数设置,需针对不同起搏需求和目的,选择不同脉冲发生器和不同的导线插接方式,个体化进行参数设置。同时,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随访中夺获阈值是否升高以及是否需要重置导线是随访安全性的主要关注点。

实践出真知,Micra病例分享

▼▼▼

无导线病例分享环节,西京医院文亮教授首先带来了一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心功能不全的病例。该患者预计植入三腔起搏器,右侧颈内静脉可见透析管路,遂选择左侧腋静脉入路,但远端阻塞,缺乏行常规起搏治疗的入路血管,但有起搏器植入的I类指征。最终植入无导线起搏,术后射血分数稳定。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潇教授分享了一例急性心梗伴长间歇的患者,由于血运重建后需要抗栓治疗,此时植入起搏器囊袋血肿风险高,但患者术后心电监护可见长间歇,并且有症状,有起搏器植入指征。经过讨论后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患者预后良好。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刘鹏云教授分享了一例左心耳封堵联合Micra植入的病例。该患者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陈旧性脑梗病史。患者高龄且对生活质量要求高,考虑到卒中风险和晕厥风险高,经过讨论后决定行左心耳封堵+Micra一站式植入,同时解决卒中和晕厥问题,一次手术,两次获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洁教授带来了一例罕见型永存左上腔即永存左上腔合并上腔静脉缺如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例,考虑到入路问题,最终为患者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患者恢复良好。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陈刚教授带来了一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植入Micra的病例。患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硬皮病、嗜酸性肌筋膜炎、慢阻肺病史,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目前口服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治疗,考虑到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伤口恢复和感染问题,最终为患者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

最后,安康市中心医院王甲文教授带来了一例冠心病、PCI术后、二三尖瓣置换术后、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Micra病例。他总结到,Micra是具有创新性的起搏方式,在复杂情况下为传统起搏有困难的患者提供了全新选择。

绝知此事要躬行,LBBP病例分享

▼▼▼

在LBBP病例分享环节,首先西京医院胡淼阳教授带来了一例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行LBBP的病例。随着TAVR的推广,术后新发传导阻滞也会逐渐增加,为此类患者探索最佳起搏方式对促进瓣膜介入治疗同样也有着重大意义。她总结到,TAVR术后行LBBP安全、可行,可显著缩短QRS时限,对EF减低患者的EF改善显著,主动脉瓣是指导LBBP电极植入的良好解剖标志。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岩教授分享了一例心衰合并LBBB的患者行LBBP的案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改善左室同步性。LBBP阈值低且稳定,安全有效,LBBP可作为一种新的CRT技术来纠正LBBB,提供更好的心室同步运动。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张保俭教授带来了一例心衰合并LBBB行LBBP的病例。他总结到,LBBP是CRT手术失败后的有益补充,合适的起搏+先进的器械+灵活的鞘管,以及规范的步骤,有助于希浦系统起搏手术成功的开展。

甘肃省人民医院马旭明教授通过LBBP病例分享提出,HOT-CRT(或LOT-CRT或优化的CRT)作为传统CRT补充与技术更新,可能带来更多临床获益,尤其在不典型完左患者中,提高CRT有效。

最后,梁潇教授带来了一例系统硬化合并多种心律失常的不寻常的心肌病。该患者快慢多种心律失常并存,EF减低,起搏依赖,具有CRT植入适应证,因为个人原因选择双腔起搏器,给予左束支区域起搏,同时“新四联“改善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术后虽然症状缓解,EF恢复正常,起搏参良好。

WEP女医师联盟一直致力于提供规范化和高水准的学术平台,在学会和联盟领导的带领下,WEP女医师联盟道路越来越宽广,为中国电生理起搏事业添砖加瓦。

此次论坛围绕无导线起搏和左束支起搏展开,通过精彩的学术讲座和病例分享,让大家对新器械和新起搏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的学术活动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起搏和心电生理水平不断进步,期待再次相聚西京会,续写精彩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