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2022|奋楫扬帆,行稳致远:WEP古都长安再相逢 共话起搏热点
2022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2022)在盛夏六月,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2022年6月24日,女医师论坛作为大会的传统优质论坛,就无导线起搏及希浦系统起搏展开热烈探讨,再次成为大会的亮点之一。
绚丽绽放,瞩目盛会
▼▼▼
“WEP专场每年都是CIC会议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学会领导和CIC大会主席袁祖贻教授的支持下,在女医师联盟主任委员陈柯萍教授的率领下,WEP学术活动已经成为CIC的一个品牌,不断绽放光彩。今天,我们再次迎来了WEP在CIC2022的亮相,我以诚挚的热情,欢迎大家参与我们今天的学术活动。”
论坛伊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小临教授首先对与会领导与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兵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田刚教授、范力宏教授和殷艳蓉教授共同主持下,活动开始。
张澍:保持高水平交流 推动学科持续向前发展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CIC作为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品牌学术会议,影响力有目共睹,对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的学术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论坛中特别设置的心律失常相关学术内容,同样对心律失常领域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WEP一直在各个大会中表现出色,希望此次会议能保持以往的高水准,一如既往为大家带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最新理念、最新技术,在学术交流中带动学科不断发展。
黄德嘉:希望WEP与CIC“碰撞”出绚烂的学术火花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也表示,CIC在袁祖贻教授的带领下影响力越来越大,对西部地区学术交流、医生培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薛小临教授、田刚教授、刘兵教授等的不断努力下,WEP与CIC多年来不断“碰撞”出学术火花,一年比一年灿烂。今年的WEP专场活动围绕生理性起搏和无导线起搏等热点话题展开,这些新的技术,正在我们国内积极地开展和推广,为更多患者服务。相信通过此次WEP专场的活动,会对西部地区的电生理和起搏行业的学术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在今天的会议中有所收获。
华伟:新启发,新起点,共同为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对WEP所做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他提到:WEP是在张澍教授担任学会主任委员时成立的,如今已成长为学会众多的工作委员会最为出色的委员会之一,在陈柯萍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多成就,希望今天的交流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希望我们各位医师持续进步,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柯萍:十年WEP前行路,十年初心不改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首先对所有线上专家的热情参与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一年一度的WEP@CIC再次召开,往年我们都在西安相聚。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没有线下相见,但是我们的学术热情,我们对于活动向往的心情是同样的。WEP在各届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2012年在南京成立,到现在已经整10年了。回顾历史,WEP的成长离不开学会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在座所有女医师以及男医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以后,WEP也会不负厚望继往开来,在以往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成绩,保持WEP的特色。WEP成立之初,就是希望给大家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希望大家一起莫忘初心,莫负初心,在各个会议上仍然坚持持续发声,做出更多努力。”
聚焦热点,砥砺前行
▼▼▼
汤宝鹏:无导线起搏器——研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在学术分享环节,首先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带来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分享。汤宝鹏教授从无导线起搏历史概览及体验、超声介导的无导线起搏系统,电磁介导的无导线起搏系统,无导线起搏的临床证据、无导线起搏联合S-ICD治疗、新工程材料下的起搏技术以及展望和争议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他总结到,目前所有无导线起搏器均为单心室起搏,无传统DDD起搏模式,而且由于心脏结构特殊性,无导线起搏器暂无希氏束起搏先例,可能会导致房室同步性不协调。因为除颤电极与传统起搏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差异较大,目前无导线技术尚不能用于除颤。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无导线起搏安全有效,无导线起搏器更换与取出安全可行,右心室植入多个无导线起搏器对心功能无影响。
刘兴斌: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经验分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进行了经验分享。例如在预防心包填塞方面,术前超声及薄层CT了解心脏结构,ARVC等右心室结构异常患者优先选择传统起搏器,了解递送导管误入冠状静脉窦、左心房、右心耳的影像特征,导管进入右心室前踩电影保存心脏影像便于对比,术中关注心率血压,释放后立即测血压等细节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刘兴斌教授总结道,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要点包括操作轻柔,顺势而为,找到满意位置再释放,尽量减少释放次数等。他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充分准备是成功的关键,术中规范操作,不要急于创新,不要急于简化操作。
范洁: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选择及国内应用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认为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起搏器各有优缺点,两者是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及其意愿综合考虑决定。无导线起搏器较传统起搏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持续房颤、预计房颤比例低、老年或年轻人、曾发生感染或易发生感染、血管解剖问题、患者职业及选择是其主要适应证。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缓慢心律、起搏比例、心理及职业需求等。另外,对持续AV同步的需求的患者,新技术无导线Micra AV是不错的选择。
陈柯萍:来自临床的经验——希浦系统起搏患者选择
接下来,陈柯萍教授从临床角度出发分享了对于希浦系统起搏患者选择的建议。她从心动过缓和心衰患者的起搏建议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同时陈教授指出:
● 对有心动过缓起搏指征的患者,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且LVEF<50%,应该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 对有心动过缓起搏指征的患者,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LVEF≥50%,可以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 慢性房颤行房室结消融患者,应该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 已植入起搏器或ICD的低射血分数患者,心功能恶化伴高比例RVP,可以考虑改为希浦系统起搏。
苏蓝:房间隔起搏技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分享了房间隔生理性起搏的临床运用。对这一新的起搏方式,她总结到:右房间隔部起搏比传统的右心耳起搏能够更多地减少房颤发作,具有更积极的同步化治疗意义。另外,使用支撑力较好的带鞘电极避免定位在心耳或外侧游离壁,多体位判断,术中结合电位标测和起搏标测,可以快速优化参数。同时苏教授指出,要注意低位间隔的远场感知问题。
李若谷:希浦系统起搏在心衰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中的应用
上海市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分享了希浦系统起搏在心衰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中的应用。她表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根据专家建议:
● 窦性心律或房颤患者,经标准抗心衰药物优化治疗后,仍然NYHA分级≥II级,合并LBBB,QRS≥130ms,EF≤35%,可以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常规双心室起搏后CRT无反应患者,可以考虑希浦系统起搏。
蔡琳:LBBP急性期和长期安全性及同步性研究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蔡琳教授认为:目前大量研究和临床证据已经证明LBBP植入简便,长期电学稳定,有效性好。LBBP可以越过阻滞部位起搏以及起搏参数更理想等优势,为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如何选择HBP或LBBP?蔡琳教授表示:需结合术者植入技术及经验、患者适应证、阻滞部位以及植入时的电学参数,综合考虑选择HBP还是LBBP。
几个小时的学术分享收获满满,WEP一直致力于传播最新的起搏电生理领域进展,持续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无导线起搏器由于其突破了传统起搏器导线的限制,目前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希浦系统起搏是目前最接近生理状态的起搏方式,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获益。
奋楫扬帆,行稳致远。十年WEP发展,各位联盟成员始终不忘初心,在WEP的平台上持续传递最新理念、最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我国起搏电生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