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CCC2022|全国电生理女医师联盟WEP专场—成都站顺利召开

 
 

蓉城四月,春暖花开,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五次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成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乘着会议的东风,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电生理女医师联盟(WEP)举办的女医师论坛专场作为重头戏之一,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医师联盟主任委员陈柯萍教授主持。

殷殷寄语,WEP步履不停再创新辉煌

▼▼▼

会议伊始,论坛主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就女医师联盟在学术活动举办和新技术的传播交流上做出的努力表示了感谢,他说到特殊时期很高兴和大家在网络上见面,心电生理起搏领域新的技术和知识层出不穷,更新迭代很快,希望大家能从今天的学术交流中有所收获,也祝愿女医师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也谈到过去很多年来,女医师联盟一直是各个专科委员会中最活跃的组织之一,在陈柯萍教授的带领下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今天的活动紧贴心电生理起搏领域热点话题如无导线起搏器、生理性起搏等话题,具有重要意义,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表示女医师联盟过去这些年为学会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女医师联盟不仅有女医师,也吸引了一大批“男粉”,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女医师联盟的活动能越办越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对女医师联盟的工作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女医师们巾帼不让须眉,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学术交流和新技术的传播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女医师联盟未来能有更出色的表现!

规范、创新,引领学科发展

▼▼▼

第一场学术内容由陈柯萍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小临教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胡咏梅教授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童琳教授共同主持。

陈柯萍:希浦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2021)解读

首先由陈柯萍教授带来了希浦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2021)的解读,她强调共识旨在规范希浦系统起搏技术规范开展,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让有适应证的患者受益于生理性起搏。术者应该依据推荐和自身的技术选择最佳的手术策略,并在接受相关培训后开展希浦系统起搏。

范洁:HOT/LOT-CRT临床应用分析

接下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带来了HOT/LOT-CRT临床应用分析。临床试验及长期随访己证明希浦系统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HBP/LBBP联合BIV-CRT (HOT/LOT-CRT)安全、可行,提供心室电再同步,改善临床症状,改善LV逆重构。同时在HOT/LOT-CRT的应用方面,也应关注器械连接及术后管理,更好实地现电再同步性。

刘兵:LBBP后AV间期该如何优化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兵教授就LBBP后AV间期该如何优化进行了经验分享。她谈到LBBP患者应结合病情,决定个体化优化AV间期。对于有自身房室传导的患者,LBBP后优化AV间期,融合右室自身下传,以获得更窄起搏QRS波。必要时在超声指导下,优化AV间期。

汤宝鹏:最新ICD猝死预防指南解读

心源性猝死是占据了猝死的很大一部分比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带来了最新ICD猝死预防指南解读。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更多最新的临床研究显示:非缺血心肌病患者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有同样获益。国内指南在SCA一级预防方面,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植入ICD是Ⅰ类适应证。他认为,我国一级预防适应证植入比例较低,仍有大量患者面临心脏性猝死风险,需要ICD猝死预防疗法。

薛小临:心脏性猝死预防临床到实践

接下来,由薛小临教授带来了心脏性猝死预防临床到实践的经验分享。我国目前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患者人数众多,但ICD临床应用明显不足。为使更多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受益于ICD疗法,中国专家开创性提出1.5级预防概念。Improve SCA 临床最新结果显示1.5级预防植入患者相较未植入患者,ICD可以降低近一半的全因死亡率。临床中应当尽早鉴别筛查相关患者,并及早开展猝死预防。

紧贴前沿,无导线起搏进展一览

▼▼▼

第二场活动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蔡琳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兵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陶剑虹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徐原宁教授蒋凌云教授共同主持。

刘兴斌:如何提高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安全性

首先由刘兴斌教授围绕如何提高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安全性和与会专家进行了分享。刘教授指出,无导线起搏植入虽然感染风险显著降低,囊袋及导线相关风险完全避免,但心脏破裂、心包填塞、脱位等风险仍存在。讲课过程中,刘兴斌教授对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细节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充分准备是成功的基础,要时刻提高警惕,严格预防、及时发现并发症。

陶剑虹:无导线起搏的临床进展

陶剑虹教授就无导线起搏的临床进展进行了讲解,在美国医疗保险患者的真实研究中,与经静脉的VVI患者相比,无导线-VVI患者再干预率降低38%,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1%,尽管与经静脉-VVI患者相比,无导线-VVI患者合并症更多,但与经静脉对照人群相比,校正后2年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Micra CED研究证实了利用真实世界数据为新技术有效性提供证据的可行性,并可以作为其他健康医疗系统中新技术保险分析的潜在模型。

俞杉:无导线起搏植入后的管理

贵州省人民医院俞杉教授就无导线起搏植入后的管理进行了经验分享,就术后穿刺点管理,卧床时间、术后出血情况的观察等进行了讲解。她强调,术前精心的准备、术中规范的操作、术后严密的观察以及规律的程控随访都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成功的关键因素。

舒茂琴:无导线起搏的植入流程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舒茂琴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无导线起搏的植入流程介绍。她对术前术中及术后细节均进行了详细讲解。术前对于高危的患者应格外小心,提前准备好所有的设备和耗材,要有急救设备,术中从RA较低的位置开始跨过三尖瓣,要用造影剂来确定位置等细节均为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蔡琳:无导线起搏的病人选择

蔡琳教授就无导线起搏的病人选择进行了演讲。除了针对传统起搏器导致的并发症如电极拔出后、囊袋破溃、体内有静脉电极这类患者。还要综合患者偏好、解剖/血管问题、感染风险、高龄、痴呆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进行无导线起搏器的适应证选择。

紧跟循证热点,聚焦临床实际

▼▼▼

徐原宁:ICD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

第三场由刘兴斌教授范洁教授俞杉教授共同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徐原宁教授带来了ICD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分享。心肌梗死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ICD在SCD的预防中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別是当根据患者的年龄、共病和心功能状态推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死亡风险高时。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判断标准中,EF是主要的参考标准,但不是唯一标淮。综合FF绝对值、合并心衰、NSVT和电生理检查对ICD植入进行综合判断。

童琳:兼容MRI CIED最新进展及检查流程

童琳教授介绍了兼容MRI CIED最新进展及检查流程。兼容MRI的CIED目前技术已成熟,不久的将来将有望取代目前的普通起搏器。高龄、有骨软组织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房颤、心衰等高危患者应首选植入兼容MRI的CIED。有MRI潜在需求的患者可预先植入兼容MRl电极,植入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CIED患者在接受MRI扫描前需评估MRI检查前清单并调整相关参数,扫描中持续密切监测患者,扫描后恢复MRI扫描前设置,酌情观察和门诊随访。

蒋凌云:ICD不恰当放电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最后,蒋凌云教授对ICD不恰当放电的原因及处理策略进行了分享。她谈到不适当电击临床常见且恶化预后。减少不适当电击的措施包括对器械及心律失常本身的管理。可通过适当提高识别频率、延迟发放治疗、长识别间期设置和尽量采用ATP等措施减少不必须放电。应加强对误电击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强调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

此次女医师论坛活动以学术和技术分享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针对目前心电生理起搏领域的热门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虽然是线上活动,但大家的热情不减,一天的女医师联盟专场讲座很快就到尾声了,但是探索新技术和方法的脚步尚未停歇。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一直致力于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和规范化医师教育,希望能通过联盟的努力,促进新技术和方法的推广,进一步促进我国起搏和心电生理水平不断进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