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心律失常专题网络周|聚焦起搏基础,女医师联盟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讲座由天津市胸科医院许静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洪葵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教授共同主持。邀请到贵州省人民医院俞杉教授、西京医院刘兵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蔡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小临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戴研教授、上海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经验和学术分享。
常态防控下,女医师联盟在学会领导支持下仍旧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的线上或线下活动。此次心律失常专题网络周女医师联盟的活动围绕不同起搏类型的心电图特点以及ICD植入的管理展开,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
俞杉:右室间膈部起搏心电图
首先进行的是各种起搏部位心电图特点识别的部分,俞杉教授带来了右室间膈部起搏心电图的特点总结。右室起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起搏方式,其安装部位更趋向于生理。起搏电极位于右心室流出道时,心室除极顺序仍是右室先除极,I导为rS或QS波。胸导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不偏,II、III及aVF呈R波。正确识别起搏心电图能帮助医生了解电极的植入部位,还可以识别电极是否脱位。
刘兵:双心室起搏心电图
接下来,刘兵教授通过病例的形式分享了双心室起搏心电图特点。左心室起搏心电图特点包括V1导联正向波,I、aVL负向波,右心室起搏心电图特定包括V1导联类似于LBBB,I和aVL正向波,双心室起搏融合了左右心室起搏的特点。表现为其除极向量总体向右上方,QRS波时限窄于自身或单右室起搏、单左室起搏的时限。QRS波的形态:V1导联为正向波,I导为负向波或Q/q波。其心电图图像的影响因素包括:左右心室导线位置,VV间期等。
苏蓝:希氏束起搏心电图
苏蓝教授分享了希氏束起搏心电图特点,选择性希氏束起搏中希氏束阈值低于周围心室肌阈值,较低输出能量只夺获希氏束,未直接夺获局部心室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可以同时夺获希氏束和周围心室肌。她总结道,要能识别HBP心电图普遍性特征,掌握特殊心电现象。HBP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准确地识别心电图,区别远场和近场电位,明确近远端HBP、识别阻滞位点,从而提高HBP的成功率和长期安全性。
陈学颖:左束支起搏心电图
陈学颖教授总结了左束支起搏心电图特点,左束支起搏夺获左束支,包括左束支主干或其近端分支,通常伴随间隔心肌的夺获且夺获阈值低。左束支起搏心电图总体呈RBBB,包括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起搏,本质上是传导束夺获不伴或伴随心肌内膜同时夺获,主要取决于传导束阈值和内膜阈值的差异。她谈到,影响左束支起搏心电图的原因多样,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不同输出、不同极性、不同部位、不同AV间期以及是否存在室内阻滞等均会影响左束支起搏的心电图形态。
举重若轻,ICD临床实战讲解
▼▼▼
蔡琳:ICD患者的器械选择
在围绕ICD的讲座部分,首先由蔡琳教授围绕ICD患者的器械选择进行了分享。她谈到,ICD是防止SCD最有效的治疗,单腔/双腔ICD的选择原则是减少不恰当放电、是否合并起搏适应证以及医疗花费最大利益化进行考虑。选择长寿命、流线外型等ICD以病人利益最大化。选择合适的除颤电极导线,在真双极和集成双极中推荐真双极,根据植入部位和电极拔除可能性选择电极固定方式。DF4接口的和可以进行3T MRI扫描的ICD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薛小临:ICD的程控与随访
薛小临教授围绕ICD的程控与随访进行了讲解,随访内容上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胸片和起搏心电图记录。程控的检查上包括ICD储存资料回顾,起搏状态感知等参数设置,ICD系统功能状态、电池消耗情况评估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诊断及治疗参数的调整。回顾最为重要的事件,判断ICD是否为正确识别和处理,并给予相应的参数程控优化。比如,适当提高诊断频率,延长诊断成立的间期数,并且推荐预先开启T波过感知识别功能、导线故障的早期预警功能以及其他鉴别诊断的功能。
戴研:ICD参数设置
戴研教授针对ICD参数设置进行了总结,针对心动过缓参数设置,双腔ICD考虑房室结优先传导功能,减少不必要心室起搏,CRTD考虑自动AV调整提高再同步起搏比例。心动过速检测设置上提高识别频率,延长诊断时间,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设置较少检测间隔可能是合理的。在心动过速治疗设置上,合理设置室速区的ATP治疗,减少ICD放电,在VF区中,如果术中做DFT测试,可按测试结果设置除颤能量,否则都设置成最大除颤能量。
李若谷:ICD导线故障识别及处理
最后,李若谷教授分享了ICD导线故障识别及处理经验。ICD常见的故障包括导体断裂,导线与机壳连接问题,囊袋内导线绝缘层破损,以及血管内导线绝缘层破损。对于导体断裂,起搏或电击后可能会增加非生理性感知信号的振幅及出现频率,继而发生过感知现象,起搏阻抗可能会突然升高。对于已知的ICD导线磨损的患者,更换导线是必须的,不建议长期姑息性的措施,如延长VT/VF诊断周期数、提高检测频率等。
短短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到了尾声,但关于心电生理起搏领域的探索一直在路上。电生理女医师联盟致一直致力于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女医师联盟的努力,推动我国心电生理起搏事业更上一层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