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2021西安国际心血管论坛|女医师专场圆满举办

盛夏七月,论道古都西安,7月30日,在西安国际心血管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专场顺利召开。专场围绕生理性起搏和无导线起搏进行了专题讲座,与广大西北地区同道就学科发展前沿进行了交流探讨,展现了女医师别样风采。

论坛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陈柯萍教授作为论坛主席。
张澍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了大家的积极参与,女医师联盟成立十余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同时,学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致力于把全国各地女医师发展起来,充分发挥女性工作者的作用,传播学术信息,多为大家服务。黄德嘉教授也表示,感谢此次会议主办方的邀请,希望女医师联盟能有更多机会成为大家学术沟通交流的桥梁。华伟教授表示,无导线起搏和希浦系统起搏是目前起搏领域的新技术,同时也是热点话题,在希浦系统起搏特别是左束支起搏方面,中国做了很多工作,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让大家对这两项技术有更深的理解,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联盟主席陈柯萍教授对此也表示,联盟会继续努力,致力于推广新技术,传播新理念,同时也感谢学会领导、联盟内各位医师的支持。
张澍教授致辞
黄德嘉教授致辞
华伟教授致辞
 

陈柯萍教授致辞

第一小节无导线起搏专场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小临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聪霞教授、西安市第一医院程曼丽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姜馨教授、西安市第三医院丁辉教授、西京医院沈敏教授共同主持并参与讨论。

刘兴斌: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流程

上半场的讲课主要围绕Micra无导线起搏展开,首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介绍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流程。他总结道,无导线起搏器中长期风险很低,但术中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充分准备、团队协作、规范操作才能降低风险。静脉穿刺特别注意预防动静瘘、进入心脏后的操作需要特别预防心脏穿孔及心包填塞、整个操作过程需要避免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

陈柯萍:Micra无导线起搏器设计历程和临床优势

陈柯萍教授介绍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设计历程和临床优势。从有导线到无导线,起搏器的发展历经了近百年,无导线起搏器是起搏领域的新概念。除了有效减少囊袋和导线相关并发症外,也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患者接受度高的特点。同时,也能兼容1.5T和3.0T磁共振检查。

汤宝鹏;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展望

发展至今,无导线起搏器目前的应用如何,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介绍了目前的研究进展。目前所有无导线起持器均为单心室起搏,无传统DDD起搏模式。同时,现在仍缺乏大型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缺乏足够临床证据证实长期利弊。值注意的是,多项研究究已证实无导线起搏全有效,无导线起搏器取出安全可行,右心室植多个无导线起器对心功能无影响,相信随着科学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无导线起搏将有巨大发展潜力。

宿燕岗: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选择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分享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选择经验。他谈到,Micra是对传统起搏方式的颠覆,是心脏起搏领域革命性的里程碑式的变革。持续房颤、预计起搏比例低、老年或年轻、曾发生感染或易发生感染、血管解剖问题、患者职业及选择等是其主要适应证。应充分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

范洁: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细节及并发症预防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就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细节及并发症预防进行了分享。相较传统经静脉起搏器,无导线起搏系统能够大幅度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植入经验的提升、针对性的排除高风险人群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另外,穿刺股静脉后需要查看导丝走形、鞘管预扩、加硬钢丝指引,严禁抽吸Micra递送系统、植入部位的选择、导管操作技巧的提升、术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有助于避免心脏损伤。
俞杉: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后管理

贵州省人民医院俞杉教授就Micra的术后随访进行了分享。对于起搏疗法而言,植入只是治疗的开始,临床随访及程控应贯穿于起搏治疗过程中。起搏器程控的目的是定期使用程控仪器,对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价,结合起搏器的诊断功能,个体化调整参数,使患者获益最大。


第二小节希浦系统起搏专场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小临教授田刚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永勤教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刘卫生教授、西安市红会医院王莉萍教授、西安市第三医院张环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李尚检教授共同主持并参与讨论。

邹建刚:希浦系统起搏的创新影像定位方法

下半场的讲课主要围绕希浦系统起搏展开,首先由江苏省人民医院邹建刚教授分享了希浦系统起搏的九分法影像定位方法。首先在RAO 30°投照条件下确认心室收缩环;再依据收缩环的位置和心尖的位置,将心室区域分为9区;在2区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如果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将电极再向心尖部移动2cm拧入;如果无法记录到希氏束电位,直接在2区和5区交界拧入电极。

蔡琳:LBBP急性期和长期安全性及同步性的研究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蔡琳教授分享了LBBP急性期和长期安全性及同步性的研究。左束支在室间隔心内膜下左侧分布范围广,LBBP起搏阈值低而稳定,起搏参数更理想等优势。大量硏究证实LBBP的临床可操作性强,急性期和长期安全性好。LBBP同步性研究为需要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传统经冠状窦静脉途径植入左室导线失败的患者或者CRT无反应患者,LBBP也可作为备用选择,从而弥补了传统双心室起搏的不足。

周淑娴:希浦系统起搏在心衰患者中临床应用进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周淑娴教授就希浦系统起搏在心衰患者中临床应用进行了讲解,她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细致分析了近年来关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LBBP在心衰患者中具有巨大潜力。但是,由于LBBP是新型技术,有待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薛小临:希浦系统起搏在心动过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除了心衰,希浦系统起搏在缓慢心率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如何?薛小临教授就希浦系统在心动过缓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讲解。希浦系统起搏(尤其LBBP)可保持良好的左室同步性,临床研究验证了其可行性及安全性。预计高心室起搏比例或合并潜在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患者优选希浦系统起搏,未来需要大样本的RCT研究来验证LBBP的有效性及长期安全性。

李若谷:左束支起搏围术期并发症预防

左束支起搏作为希浦系统起搏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海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就左束支起搏围术期并发症预防进行了经验分享。她总结道,操作轻柔,避免大幅度扭转鞘管,保持导线头端在鞘内操作,避免在右束支电位处拧入,LBBB者备用心室起搏等都能帮助减少并发症。另外,术后加强随访,监测参数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起搏效果。

苏蓝:希浦系统起搏中电张性改变及意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分享了希浦系统起搏中电张性改变及意义。传导束起搏中的T波电张性现象在 CLBBB的患者中极常见,长期记忆效应一般在术后6个月基本消失。不同的传导束起搏中 LBBP vs HBP更明显,机制可能与LBBP引起RBB传导相应延迟有关。 

沈敏: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随访和管理

西京医院沈敏教授总结了希浦系统起搏患者的随访和管理流程,包括随访周期、随访工具以及具体的随访内容。目前希浦系统起搏尚无统一标准,总体上,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刘兵:HOT/LOTCRT临床应用

最后,西京医院刘兵教授对HOT/LOTCRT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Biv-CRT是心衰CRT治疗的重要方法,许多大型RCT研究已经证实其改善心衰住院和死亡。HBP/LBBP是电再同步的新方法,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替代策略。HOT/LOT-CRT作为补救或首选CRT方法,提供更好的心室电再同步,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但是也需要大型临床试验证实其近期及远期疗效,特别是其对生存率的影响。

短短一天的讲座很快落下帷幕,但是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却一直延续。电生理女医师联盟成立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和规范化医师教育。希望通过学术活动的开展,发挥女性工作者的力量,推动我国心电生理起搏事业更上一层台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