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HC2021 | 巾帼绽芳华,WEP女医师论坛西北再相聚
活动伊始,张钲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心电生理起搏近年来发展迅猛,女医师联盟在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起搏事业发展。联盟主席陈柯萍教授对敦煌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表示了感谢,希望今天的会议给大家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希望明年能有机会线下交流。汤宝鹏教授进一步谈到,希望借助学术活动,让联盟与西部的广大同道们有更多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希浦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解读——陈柯萍
上半场的讲座主要围绕希浦系统起搏展开,首先由陈柯萍教授带来了希浦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解读,目前希浦系统起搏已在中国广泛开展,但在技术操作和标准上尚未统一,患者选择、植入技术以及随访程控等亟需规范。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希浦系统起搏技术开展,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让有适应证的患者受益于生理性起搏。
希浦系统起搏技术要点和进展——姚亚丽
接下来,姚亚丽教授对希浦系统起搏技术要点和进展进行了总结,目前希浦系统起搏的定义、植入标准及非随机对照研究(包括参数稳定性、心室同步性指标改善等)的正性结果都已基本明确,仍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希浦系统起搏的长期临床疗效及LBBP术后导线的长期安全性。目前共识中有关适应证的推荐为国内今后开展希浦系统起搏提供了行业依据,进一步促进我国有序开展希浦系统起搏的临床研究工作,保持我国在希浦系统起搏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希浦系统起搏的应用解剖——刘兵
刘兵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希浦系统的解剖知识讲解。她总结道,从解剖基础,希氏束/左束支起搏具有可行性和稳定性。希浦氏系统的解剖复杂,有个体差异,实现希浦系统起搏需个体化评估左束支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密布于心内膜下,为左束支区域起搏提供了解剖基础。了解希浦系统解剖,并在术中X线影像和电生理标测指导下,有助于希浦系统起搏最佳部位选择。
左束支区域起搏在心动过缓患者中的应用——薛小临
薛小临教授就左束支区域起搏在心动过缓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她谈到,LBBP可保持良好的左室同步性,临床研究验证了其可行性及安全性。在预计高心室起搏比例或合并潜在心功能不全的心动过缓患者中可以优选左束支起搏。但是,未来需要大样本的RCT研究来验证LBBP的有效性及长期安全性,以及左束支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保护的研究。
希浦系统起搏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黄晏
第二部分的讲座主要围绕无导线起搏器展开。首先由汤宝鹏教授带来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进展。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应用开启了起搏的新纪元,改变了起搏植入规则。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优势明显,下一步Micra AV将开启无导线起搏器房室同步新篇章,Micra AR及Micra DDD也将完美补充无导线起搏家族,丰富细化,让更多患者受益。
Micra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张钲
张钲教授就Micra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了解读。他谈到,由于技术较新,还需要更多的人体数据来了解组织包裹的过程。同时,为患者植入Micra的时候需要考虑患者整个一生,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Micra的设计也让临床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关闭、调整位置或者取出。
中国CIED远程随访专家共识——谢萍
甘肃省人民医院谢萍教授围绕CIED远程随访专家共识进行了分析。远程随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ClED随访模式,国内使用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普通心脏起搏器的比例<10%。本共识提出应作为所有植入器械患者的标准访理策略。远程随访可减轻诊室随访压力,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及时发现异常并早给予干预,降低事件发生。但是国内发展较国外缓慢,经验不足,尤其是对于远程随访团队的人员构成与职责界定缺乏统一规范,对远程随访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阻碍。本共识提倡各医疗机构建立随访团队并提出了需配备的人员和相应职责。有利于在国内建立并规范化实施远程随访,更好做好CIED术后患者的管理工作。
3T MRI技术进展及MRI扫描规范——张卫泽
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的临床应用——高涵翔
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高涵翔带来了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的临床应用分享。世界范围内,ICM疗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植入量逐年升高,2019年约植入41万多例ICM,中国ICM上市以来,植入约千例患者,其中78%应用于不明原因晕厥,卒中/房颤相关领域应用刚刚起步,未来需要更多的探索。最后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何智余教授还汇报了一例左束支起搏病例,为论坛画上了圆满句号。
奋斗新篇章,巾帼绽芳华,女医师联盟一直活跃在国内心电生理领域一线,致力于学术交流和经验共享,希望借助本次“敦煌会“女医师论坛的召开为更多同道提供交流平台,共创心电生理起搏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