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CVF2020 | 紧跟前沿话起搏,WEP女医师联盟论坛彰显巾帼风采

2020年12月4日,羊城和煦的阳光与巾帼风采相遇,熠熠生辉。第十三届逸仙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VF2020)举办期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论坛如约而至。全国各地多位起搏与电生理专家突破疫情桎梏,再次汇聚广州。着眼于希浦系统起搏和无导线起搏等热点话题,从现状、操作、指南、临床实践等多方面展开精彩的主题演讲,彰显我国电生理女医师的卓越风姿。
刚柔并济,高端对话“赶潮”起搏专场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会议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林纯莹教授,珠海市人民医院彭澍教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邹蓉教授共同主持,论坛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出席本场论坛并作致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兵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薛小临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蔡琳教授受邀于现场发表学术报告。

陈柯萍 双束支区域起搏

左束支起搏导致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延迟以及心室激动不同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陈柯萍教授则认为双侧束支区域起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并详细报告了所在团队所做研究及其成果。她认为,LBBP可能会导致相对狭窄的QRS波群,但同时也会产生室间激动延迟。而BBBP则可以减少右心室延迟激动,产生更生理性的心室激动,表现为电和机械的同步性均有改善。但BBBP的临床应用需要仍需要起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更多的实践研究。

刘兵 希浦系统起搏的应用解剖

刘兵教授基于解剖学基础,对希浦系统起搏近、中、远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解读。从解剖学上而言,希氏束起搏的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希氏束纵向分离理论也可以很好的解释希氏束起搏纠正束支阻滞的现象。此外,左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纤维网密布于心内膜下,为左束支区域起搏提供了解剖基础。心室间隔面传导系统的解剖及其电生理特征也有助于解释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心电图特征。

刘兴斌 希浦系统起搏适应证讨论和患者选择

刘兴斌教授结合国内外管理指南推荐以及专家共识对各类希浦系统起搏适应证和患者如何选择合适取得器械进行了细致讨论。他表示,希浦系统起搏很可能优于右心室起搏,有可能优于双心室起搏,需要根据病人心律失常、心功能状况、全身状况、术者经验、随访条件等个体化选择希浦系统起搏或者右心室或双心室起搏。另外,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要心室起搏的都可以选择希浦系统起搏,右心室起搏术后心衰、CRT无反应、CRT失败、CRT临界指征患者可以优先选择希浦系统起搏。

薛小临 左束支区域起搏在心动过缓患者中的应用

薛小临教授围绕哪些心动过缓患者需要生理性起搏,LBBP在心动过缓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LBBP在心动过缓适应证患者的推荐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这一临床热点问题。她指出,对于缓慢心率时长适应证患者来说,预计VP<40%(起搏比例低)选用LBBP更好。对于预计VP>(等于)40%的患者(起搏比例较高)来说,若是EF>50%则直接选用LBBP,35%

李若谷 左束支起搏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李若谷教授针对左束支起搏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展开深度讨论。她认为,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而对在AVB、升级、房室结消融患者中的应用较少,之存在一些个案报道。在心衰合并LBB患者中,LBBP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且可能优于BVP。在非LBBB患者中,LBBP效果如何仍需进一步研究认证。总的来说,HBP的心室同步性最佳,而LBBP通过与自身右束支传导融合也可以达到更为满意的同步性。

蔡琳 心力衰竭治疗:BIV或希浦系统起搏?

对于心衰患者来说,选择BIV还是希浦系统起搏仍存在争议,蔡琳教授结合心室再同步化途径和机制以及一些临床证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解答。蔡琳教授认为目前选择BIV还是希浦系统起搏的纠结点在于有CRT适应证的患者如何选择。而在她看来,有在下列情况应考虑HPP,即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患者,CRT术后无应答者以及药物控制心室率不理想的房颤伴心衰,且经导管消融失败或不适合房颤消融,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40%)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HPP尚处于早期阶段,其远期预后,尤其是对生存率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博采众长,贴近临床解密起搏热点

下半场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朱洁明教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曾小茹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周淑娴教授共同主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俞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戴研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敏教授就无导线起搏及相关前沿内容展开论述。

苏蓝 希浦系统起搏不能纠正的完左术前心电图的表现

苏蓝教授结合国内临床研究成果深度阐述了希浦系统起搏不能纠正的完左术前心电图的表现。总的来说术前EGC的“蛛丝马迹”主要表现为无顿挫、切迹的QRS增宽;逐渐增宽的QRS;>2个顿挫,多个切迹;QRS波宽度>200 ms;普遍导联QRS低电压;V5~6的双向波群合并不可消除V6 S波,这几点。

陈学颖 左束支起搏的心电图表现

陈学颖教授结合以黄伟剑教授团队为首的临床研究结果,对左束支起搏的心电图表现进行了详细解读。她认为左束支起搏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有2种特征。1、起搏呈RBBB图形,选择性左束支起搏(S-LBBP)和非选择性左束支起搏(NS-LBBP),其本质在于传导束夺获不伴或伴心肌内膜同时夺获,取决于传导束阈值与内膜阈值的差异。2、不同起搏部位电轴不同,即电轴不偏,电轴左偏,电轴右偏三种情况。

俞杉 无导线起搏的临床研究进展

俞杉教授就无导线心脏起博器起源与发展以及临床实践研究,对无导线起搏的临床研究进展展开深入讨论。她认为,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显著降低了经静脉有导线起搏器囊袋及导线相关的并发症风险。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但起搏器植入的无线时代已经到来,能够房室顺序起搏和左右心室同步化起搏的无导线起搏器和植入式除颤器也很快将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戴研 无导线起搏的适应证讨论

通过对国内外指南及各国专家共识的解读,戴研教授就无电线起搏的适应证进行了讨论。与同步房室起搏相比,单腔起搏可能增加房颤风险,但随机临床试验发现全因死亡率或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无导线起搏器可能会改变心房功能正常患者单腔起搏的风险-获益状况,更具体地说,使用Micra无导线起搏器可以减少全因并发症和感染,在起搏比例低的患者中可能更具优势。

范洁 无导线起搏的植入注意事项

相比起传统起搏器来说,无导线起搏器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导线,这将使得其安装流程大大简化。范洁教授就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做了讲解。在Micra植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静脉通路建立需要进行预扩张;2、从RA较低的位置跨过三尖瓣;3、一定要造影确认间隔面后才可以给予压力释放;4、两步法释放;5、确保至少2个小翼勾住心肌;6、缓慢和稳定的移除拴绳,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此外,Micra虽然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传统起搏器,但毕竟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一般要求医院具备心外科,以及心内科心包穿刺的紧急预案,同时还要在术前做好应对并发症的充分准备。

顾敏 三尖瓣影像标志指导下的希浦系统起搏

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三尖瓣下造影能够指导目的性希氏束起搏部位选择,远端希氏束起搏也可获得更好的起搏参数。顾敏教授以此为主题,介绍了所在团队关于二、三尖瓣影像技术在简化HBP手术方面研究。研究通过对三尖瓣瓣下造影的方法显示三尖瓣环,并用于指导希氏束起搏;该方法缩短了希氏束起搏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或解剖变异、复杂病例可能更有意义。还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房侧希氏束起搏或室侧希氏束起搏。

乘时代之风,共促学术繁荣



与会专家合影

本届女医师联盟论坛在专家们的热情讨论中逐渐落下帷幕。自心脏起搏治疗问世以来,不断革新的起搏新技术一直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我们可喜的看到,近些年,生理性起搏以及重新定义了患者感受的无导线起搏在我华夏大地迅速崛起!作为目前能实现生理性起搏的起搏方式,希浦传导系统起搏树立了人类迈向生理性起搏的重要里程碑,为心脏起搏带来颠覆性的进展。而无导线起搏降低了传统起搏并发症、让更多患者有了心脏起搏机会的同时,也为心动过缓人群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无形之间,心跳如常!在众多起搏电生理专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下,更多新的起搏器械与理论也如长江后浪扑前浪般相继出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