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动态 | 周昱安摘译——左束支起搏在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
通过双心室起搏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获益已经广泛阐明,由于双心室起搏只能产生相对不明显的心室再同步。而与双室起搏相比,希氏束起搏(HBP)可以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并且获得更为满意的心脏电活动再同步以及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善。然而,HBP 可能需要更高的起搏输出电压来纠正LBBB,并且有时甚至可能会出现LBBB的不完全纠正。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团队最近报道了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通过左束支起搏(LBBP)使LBBB的心衰患者实现心脏再同步(中央插图)。
研究人群:该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六大中心(温州、上海、厦门、江苏、南京、杭州)开展。满足下列标准的年龄>18周岁的患者将被纳入该研究中。① 心电图(ECG)表现为完全性LBBB图形且有CRT和/或心室起搏指征 ② 非缺血性心肌病(显著的冠脉疾病由冠脉造影排除),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且伴有心衰症状者 ③ 未能获得满意的HBP阈值,定义为HBP纠正LBBB阈值>2V/0.5ms或1V/0.5ms高于希氏束夺获阈值。怀孕或预期寿命<1年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
植入技术:在术中持续监测腔内电图及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术中安置临时心室备用起搏以确保在行HBP或LBBP之前的安全性。左束支起搏(LBBP)的具体操作在之前的报道中已经详细描述。
手术结果及随访情况:在纳入患者时记录患者的基线信息及病史。从V1或V2导联自身R波的起止记录为QRS波的时限。起搏器植入后的评估内容包括: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 通过胸片测量心胸比以及心脏超声,术后每六个月测定一次,术后一年半每年测定一次。超声心动图有反应者定义为LVEF较基线水平改善>10%,超反应者定义为LVEF较基线水平改善>20%。通过左房或右房延迟区的百分比对二尖瓣和三尖瓣返流进行分级(严重度0-3级)。植入相关并发症及电极导线参数(包括单极tip端起搏阈值、R波感知、阻抗、起搏百分比等),在随访期间常规记录感染、栓塞、卒中、穿孔、死亡及心衰再住院率的情况。
文章摘译自: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 Using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J Am Coll Cardiol EP. 2020;6(7):849–58.
doi.org/10.1016/j.jacep.2020.0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