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起搏动态|折剑青:无导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在体证据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目前虽然广泛使用,但存在其局限性。电极移位、囊袋感染、血肿仍不可避免。超过10%的患者植入后2个月内出现早期并发症。几年前提出的无导线起搏器可避免这些并发症。它们具有很高的的植入成功率,并发症少。然而,由于目前只有单腔的无导线起搏器,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根据目前指南,双腔装置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比单腔系统应用更广泛,因此,以上器械的无导线应用存在广泛的临床前景。但为了实现无导线治疗,无线传输需要很高能耗,起搏器设备本身的大小限制了电池承载量。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在体表的传导通讯设备被提出。但由于心内膜内环境的挑战,传输设备不能影响到心脏本身的电传导。因此,本研究探讨了优化的心内传导通讯的使用(CIC) -一种新型的超低功耗心内设备-设备再同步治疗方法。我们提供对其使用的功耗、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证据。此外,我们提供了世界上首个体内无导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证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对猪心脏进行体内测量获得心脏最佳传导心内通讯(CIC)参数。其次,建立了一种专用的无导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由三个完全自主的无导线起搏器组成。三者作为心脏再同步化的单元,通过心内通讯实现同步起搏。通过在体植入该系统探索期安全性及可靠性。本在体研究试验由瑞士伯尔尼州兽医局批准按照《实验动物护理及使用指引》的规定进行。
 
心内通讯参数优化:
    无导线通讯,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已经有超过25年历史。虽然电磁装置在人体广泛使用,然而由于心内通讯需要电量高,难以持续性使用。通过两个电极在组织和血液中实现交流电可以降低电量。在本研究心内通讯中,心内血流及心肌组织作为电传导介质,使电流在心内蔓延,传导信号在远处逐渐减弱(图1)。
图1:A:心脏电传导;B: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位置

 
无导线CRTP:
    无导线CRT-P系统由三个相同的起搏器组成,它们通过心内通讯实现同步。这三种起搏器都是自动的,电池供电,并且可以实现单腔起搏。通过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它们的活动可以在三个方向同步,使起搏器一起作为一个再同步系统。三个起搏器均由一个起搏器和一个通信模块组成(图2),使用微控制和门阵列板(STM32F103RB, ST Microelectronics, swiss / Artix-7 35T,Digilent.USA)。起搏器设置(起搏频率、起搏幅度、AV-delay、VV-delay、可通过用户界面(液晶显示、推送)编程。有不同的起搏模式可供选择(SOO, DOO, DOOV, OOO)。起搏器的刺激电极为不锈钢电极,也可作为心内通信接口。
    每一次心脏起搏由心内通讯信号激发。同步化消息通过脉冲位置调整,其中有短脉冲传输,数据编码为脉冲间的时移(图2)。这个设备允许每次传输几个单元的数据,因此是高能源效率。一个同步消息的大小为12字节(96位),对应于传输的26个字节。当信息通过心脏时,接收到的信号就会受到噪音的影响衰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放大和滤波,得到重建信号(图2).在原型设计中,不包括起搏器感知功能,设备没有最小化,并在心外膜植入。
图2:单腔无导线起搏器电传导示意图
 
设备植入和在体验证:
    对5头60公斤的家猪进行了动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猪平卧,吸入麻醉(氧中异氟醚)(1.6%)和芬太尼(5 - 10µg /公斤,小时))。在实验开始时,使用5000u的肝素和150毫克胺碘酮静脉注射。进行胸骨切开术将3个起搏模块缝合在心室和心房上(图1B)。感知、阻抗和起搏阈值使用CareLink测量起。测试不同通信频率(500khz, 1mhz, 2.5 MHz)评价设备间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左心房起搏器同时发送100条同步化信息到两个心室起搏器,后者会显示接收到的信息数量。这个过程重复了20次,每次程控产生2000条消息,基于发射器的电流和电压计算传输电量。对于无导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使用所有起搏模式监测CRT-P样机。采用房室超速起搏,并且通过内源PQ时长缩短AV延迟,避免显性固有传导,确保心室起搏。通过心电图(ECG)评估成功的CRT-P起搏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
    通信可靠性报告为四分位数范围(IQR)的中位数百分比。各组之间的比较使用Friedman’s test。随后,使用Wilcoxon’s进行两两比较,并使用Bonferroni-Holm进行多重测试校正。P≤0.05被认为存在显著差异。使用R3.4.3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传输频率评估:
    由于单个起搏器之间的距离较远,所以通信信号显著减弱。图3A总结了不同交流电极位点(RA-RV, LA-RV, LA-LV, RV-LV)的信号衰减。虽然绝对衰减有所变化,但无论电极植入位置如何,更高的频率(大约1 MHz)的信号传输效果较好。通信速度快,在发送完整的同步化信息需要0.9 ms,通讯频率2.5 (MHz), 2.3 ms (1 MHz), 4.6 ms(500kHz)。
 
无导线CRT-P安全性可靠性:
    所有动物实验(n=5),在8小时中,无论是衰减测量还是同步化信息交换中,均未诱发心律失常。通信可靠性的结果如图3B所示,且在使用的通信频率中存在显著差异 (p<0.001)。1 MHz通信再次获得了最佳的结果(可靠性98% (IQR 97-99%),明显优于500 kHz (p=0.004)或2.5 MHz (p<0.001)通信)。
图3A:传导频率与衰减;心内传导的可靠性
 
无导线CRT-P能耗:
    使用500 kHz 0.7 µJ,1 MHz 0.3 µJ,及2.5 MHz 0.2 µJ。假设心率每分钟60次,对应平均发射功率0.7µW 0.3µW,0.2µW。
 
使用心内传输再同步化进行CRTP治疗:
    用过心内传导优化,使用最终的CRT-P再同步化治疗,在两个实验动物中成功实现心脏起搏,双腔及双心室起搏波形见图4。
图4:无导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体表心电图


结论
    本研究首次提出无导线心脏在同步化起搏治疗,通过心内传导优化降低能耗。本研究填补了无导线起搏只能用于单腔起搏的局限性。

局限性
    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在人体中进一步验证,仍有待在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患者中进行验证,并且需要长期数据进行临床应用指导。

    摘译自:Leadless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An in vivo proof-of-concept study of wireless pacemaker synchronization. Heart Rhythm. 2019 Jan 11.doi: 10.1016/j.hrthm.2019.01.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