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 Rhythm主编---陈鹏生教授语音速递(中文版)
《Heart Rhythm》(月刊)创刊于2004年,是美国心律协会和心电学会的官方杂志。该杂志发表临床和基础的原创同行评议文章,专门用于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以及心脏和血管的电生理学,包括离子通道和生物物理学、药理学、遗传学、建模、细胞和体内电生理学、结果、卫生系统研究等。创刊以来,杂志在心脏及心血管系统学科的SCI排名不断提升,是国际心律学科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陈鹏生教授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Krannert心脏病研究所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的心律学专家。相信陈鹏生教授的介绍将让大家及时了解国际心律失常领域最新的权威信息,并增进对《Heart Rhythm》杂志的了解,使得大家都能有所提升,并将学习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张澍
2018年2月
来,听主编亲自为您介绍国际最权威的心律学研究成果
大家好。我是《心律学》期刊的主编,陈鹏生。感谢大家收听这期节目。感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刘晓博士对这一期翻译工作的帮助。
01
今年2月的《心律学》刊登了一篇特別的文章,题目是“对可能的室性早搏诱导型心肌病患者使用经典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者Hyman和他的团队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 Dan Morin博士对作者的采访视频可以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收看。这篇文章对20例怀疑有室早诱导型心肌病并接受了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分析。通过治疗,患者的平均室早负荷由百分之36下降到百分之10,平均左室射血分数由百分之37升高到百分之49。作者认为IC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这类患者的室性早搏,从而改善射血分数。这项研究对室早诱导型心肌病的导管消融治疗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法,但是这项研究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并且病例数有限。我们需要更大规模的实验来验证这个令人激动的假说。
02
接下来的文章题目是“Framingham心脏研究项目中的房颤与认知功能下降”,作者Nishtala等人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2682名研究对象包括Framinghan心脏研究项目中的初始人群及其后代人群。作者发现,在调整了血管危险因子和载脂蛋白ε4的状态之后,房颤与两组人群认知功能的纵向下降都显著性相关。
03
下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亚特兰大Emory大学医学院的O’Neal和他的同事们,文章题目是“美国房颤住院病死率的城乡差异”。作者对2012至2014年间全国住院病人样本里的房颤患者进行了横断面研究,以比较其病死率的城乡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城市医院,乡村医院的房颤住院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了百分之17。这项研究所提示的临床问题对公共卫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04
接下来的文章题目是“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三维标测系统检测转子活动大大优于二维标测系统”,作者Pathik等人来自澳大利亚的皇家墨尔本医院。作者研发的三维标测技术将basket导管的3D定位投影到患者特定的左房表面3D解剖结构上。作者试图使用这种3D图像为金标准,来确认二维标测所检测到的转子是否也存在于三维标测中相同的时间段和解剖位置。他们研究了14例房颤患者,结果发现二维标测所检测到的转子并没有在相应的三维标测中看到。这项研究可能会影响当前二维标测技术对房颤转子检测的准确性。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有两组作者向本刊的编辑提交了信件,对这项研究的数学方法提出了质疑。这些信件和作者的答复发布在了我们的网站上。
05
下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上腔静脉的螺旋式激动:超高分辨率成像下的静脉隔离”,作者是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的山下等人。作者采用超高清成像系统绘制了40位房颤病人的上腔静脉图。结果发现,窦房结的位置差异性很大,但膈神经大多位于外侧段。心房激动从窦房结顺时针传导。所有的上腔静脉都被成功隔离。作者认为,超高分辨率成像有利于上腔静脉隔离术安全有效的实施。
06
接下来的文章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湖地区健康中心Conti等人所发表的“持续性房颤消融术中的压力感知:一项随机的多中心研究”。这项实验被称为“TOUCH AF(感触房颤)”,随机纳入的128位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了第一次消融。作者发现,压力感知引导下的消融对射频时间和12个月的预后并没有影响。
07
下一篇文章的题目是“ICD计算的呼吸紊乱指数能准确识别重度呼吸暂停”,作者D’Onofrio等人来自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这项研究的对象是左室射血分数小于百分之35并植入ICD的患者。植入术后1个月,患者接受多导联睡眠描记检查,以确定呼吸暂停-缺氧指数,简称为AHI。作者发现,ICD计算的呼吸紊乱指数可以准确的识别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并与AHI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因此,这个指标可以作为筛查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有效工具。
08
下一篇文章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o等人所撰写的“对非兼容的心脏电子设备植入术患者使用宽带脉冲的心脏核磁共振”。作者对111位病人进行了114次连续心脏磁共振研究,使用了宽带脉冲进行晚期gadolinim增强显像。所有的病例都成功完成,没有病人死亡,没有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没有急性起搏器或导联故障,没有发生电复位,也没有出现起搏夺获失败。87%的病例没有伪影误差。作者认为,非兼容的心脏电子设备植入术患者可以安全的进行心脏核磁共振,但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使用宽带脉冲进行晚期gadolinium增强显影可以高效的实施检查并不受伪影的干扰。
09
接下来的文章题目是“体内有起搏器、除颤器或废用导线的患者接受MRI检查的安全性”,作者Padmanabhan等人来自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的梅奥诊所。作者回顾了梅奥诊所在2008到2017年间前瞻性收集的安装有心血管电子植入设备并且接受MRI检查的患者资料库,结果发现,80名体内有废用导线的患者接受了MRI检查,肌钙蛋白T检测并没有显示心肌损伤的证据。这类患者接受MRI的风险似乎很低。以上两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非兼容性电子设备植入术的患者接受MRI检查的安全性。
10
接下来的文章作者Danwade和他的团队来自印度海德拉巴CARE医院,题目是“18-FDG 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原因不明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预后价值”。作者研究了35名患者,百分之40的病人FDG扫描发现异常,其中4位活检证实有肉芽肿性炎症,并且有1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作者得出结论:在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结核病可能是原因不明的房室传导阻滞的另一个重要病因。
11
下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异常的窦性心动过速-症状、心率减慢与伊伐布雷定:一项前瞻性研究的汇总分析”,作者Mathew等人来自奥克拉荷马大学。作者对异常的窦性心动过速病人超说明书使用伊伐布雷定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伊伐布雷定可以有效降低心率,减轻症状,但没有研究能充分解释安慰剂效应的影响。由于伊伐布雷定潜在的致畸作用,我们需要更好的数据来支持,尤其对于在育龄妇女中的使用。
12
接下来的文章是来自意大利米兰的Fumagalli等人所报道的“胸外按压时快速再确认的分析方法,简称为ADC-FR技术,在心肺复苏期间对心律的分析”。ADC-FR技术可以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自动分析节律并充电,以缩短心脏按压的间隔。它采用数码过滤的方法去除按压的误差。研究结果显示:ADC-FG技术对鉴别可电击与不可电击心律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以用来缩短心脏按压的间隔时间。这项技术是否能改善心肺复苏的预后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13
下一篇文章的作者Kugler等人来自匈牙利布达佩斯,题目是 “心脏静脉和心肌袖中的心肌细胞表现出蒲肯野型形态和连接蛋白45免疫活性”。连接蛋白45染色在心室的蒲肯野细胞中呈现阳性,但在心肌细胞中呈现阴性。另外,蒲肯野细胞富含糖原。作者应用这些生物标志物来研究心房和胸腔静脉,在静脉袖发现了大量的糖原阳性心肌细胞。此外,心外膜表现出连接蛋白45强阳性和连接蛋白43弱阳性。起搏细胞和传导系统也有相同的发现,然而心室的心肌细胞却表现为连接蛋白43强阳性而连接蛋白45阴性。作者认为,肺静脉、上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的心肌纤维表现出与蒲肯野纤维类似的形态,并且同样富含糖原。心外膜的心肌细胞连接蛋白45染色强阳性,表明这些细胞有潜在的起搏和/或传导功能。这篇文章附有英国纽卡斯尔的Robert Anderson教授的评论,不同意命名这些细胞为特殊的传导细胞或蒲肯野细胞。
14
下一篇文章由来自以色列Technion的Ben Jehuda等人所报道,题目是“在病人诱导的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心肌细胞(简称为iPSC心肌细胞)中,PRKAG2基因突变中的CRISPR基因修正可以消除电生理和结构异常”。PRKAG2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肥厚型心肌病和家族性预激综合征。作者从一位60岁患者的皮肤活检组织中培养出iPSC心肌细胞,然后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来修正突变,再培养得到等基因的iPSC心肌细胞。结果显示,PRKAG2基因突变的iPSC心肌细胞表现出异常放电、后去极化延迟、可触发的心律失常以及节律变异性增加。而CRISPR基因修正则可以消除这些电生理的异常。
15
接下来的文章题目是“Eleclazine对3型长QT综合征相关的晚钠电流选择性增高”,作者EL-Bizri等人来自加州的Gilead Science公司。Eleclazine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能选择性作用于心脏晚钠电流而对峰值钠电流影响比较小。作者采用膜片钳技术,在异源表达系统上研究记录了人野生型心脏电压门控钠通道(hNaV1.5)和之前报导的21种变异体。结果显示,在预计的治疗浓度下,Eleclazine能有效抑制NaV1.5变异通道中的晚钠电流。这些特点与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相一致,并且与异常快速的结合/解离速率有关。
16
接下来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植入式心电循环记录器长期监测房颤的应用和局限性”的综述,作者Lee和Mittal分别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新泽西的Valley医疗系统。用植入式心电循环记录器(简称为ILR)持续监测心电图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诊断高危病人房颤的发作和改善导管消融的效果。这篇综述回顾了基于ILR的心电监护潜在的临床效应,同时指出了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局限性。当考虑使用这项技术,并以这些设备中的资讯为基础来进行临床决策时,充分理解它的局限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17
最后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我心脏的节奏:一个病人的视角”,作者Gayle Bellafiore是一位病人,他描述了自己异常的心脏节律的感受。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也很有教育意义。
除了以上这些研究报道以外,本期杂志还发布了一节Josephson与Wellens心电图课程,一幅超高分辨率三维标测导管用于折返型心动过速患者肺静脉隔离的图像,四则关于EP和心律学协会的新闻。
希望大家喜欢本期杂志。我是陈鹏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