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永久性房颤伴左心室功能下降的患者能否从频率应答起搏中获益?

  【据《Europace》2016年3月报道】题:对比固定频率与频率应答性起搏对永久性心房颤动伴左心室功能下降的患者接受房室结消融联合双心室起搏后运动能力的影响(RESPONSIBLE):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单盲研究(作者Palmisano P等)

  对于有症状的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尤其是难以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时,房室结消融联合植入永久起搏器能有效地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了避免长时间右心室起搏带来的不良反应,可以使用双心室起搏进行替代。双心室起搏可以减少因心力衰竭(心衰)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房室结消融联合心室起搏的患者为完全起搏器依赖,失去了频率应答的能力。虽然频率应答性起搏可以改善这点,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房室结消融联合双心室起搏中频率应答起搏和固定频率起搏的研究。晚近,意大利Card. G. Panico医院的 Palmisano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单盲研究,旨在评估永久性、有症状的、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伴左心室功能下降的患者接受房室结消融联合双心室起搏后能否从频率应答性起搏中获益。

  该研究共入选了60 例永久性房颤接受房室结消融联合双心室起搏治疗的患者,排除终末期心衰和有症状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平均年龄69.5±11.8岁,其中男性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首先程控为VVIR模式(下限频率70次/min,上限频率130次/min),1周后程控为VVI模式(固定起搏频率70次/min);B组首先程控为VVI模式(固定起搏频率70次/min),1周后程控为VVIR模式(下限频率70次/min,上限频率130次/min)。分别在起始和1周时进行6min步行试验。

  最终29例患者入选A组,31例入选B组,两组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以VVIR模式起搏时,所有患者的心率都随着6min步行距离的增加而增快,且测试结束时都达到了峰值,平均心率增加28.3±14.1次/min。与固定频率起搏相比,采用频率应答性起搏时,6min步行距离也有所增加,从248.4±127.9米增加到267.2±129.8 米(P<0.001),平均增幅达到18.8±24.4米。46例患者(76.7%)6min步行距离增幅超过5%,9例患者(15.0%)增幅在 0~5%之间,仅5例患者(8.3%)步行距离减少。VVIR 起搏下,6min 步行试验过程中心率的增幅与频率应答性起搏后增加的步行距离成线性关系(r=0.54,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频率应答功能使得 Borg 评分显著下降,从5.9±1.9 减少到5.0±2.1。最后在 VVI起搏模式下记录的收缩压明显高于VVIR模式下记录的收缩压(146.4±21.6mmHg vs137.6±20.1 mmHg,P<0.001)。

  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与固定频率起搏相比,频率应答性起搏能显著增加6min步行距离。同时不同患者对频率应答性起搏的反应性的不同,可能是由仅有基于加速计的频率适应感受器来决定运动过程中心率的增幅引起的。使用更复杂、更生理性的感受器(例如血流动力学感受器,分钟通气量感受器和双向感受器)可能会使患者更加受益。

(崔畅 报道)

 

图1 VVIR起搏模式下6 min步行试验中心率的增加与固定频率起搏时增加的步行距离间的线性关系(r =0.54,P<0.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