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植入ICD患者发生电风暴的预测因素与消融治疗

  【据《Heart Rhythm》2015 年12 月报道】题:导管消融时代植入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发生电风暴的预测因素:需要更好地节律控制(作者Nedios S 等)

  电风暴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中并不少见,其治疗和预防十分具有挑战性。随着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 C D)的广泛应用和治疗方式的改进,使得植入I C D 的患者生存期延长,再发电风暴的可能性逐年增高。由于电风暴的发生而导致的重复放电可能引起心肌损伤,进一步促进疾病的进展,并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因此,识别电风暴的预测因素对于患者的危险分层和临床恰当的治疗十分必要。晚近,德国莱比锡大学心脏中心的Nedios 等对330 例患者进行随访,旨在寻找ICD 患者发生电风暴的预测因素,并探究导管消融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研究连续入选了该中心2009 年至2011 年植入ICD 的330 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11 岁,其中81% 为男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29%±9%。缺血性心肌病204 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126 例。电风暴定义为24h 内独立室性心动过速(VT)/ 心室颤动(VF)事件≥ 3 次。

  结果发现,经过中位数为21 个月的随访(17~36 个月),共23 例患者(7%)发生了电风暴,其中二级预防(61% vs 24%,P < 0.01)、单腔起搏(57% vs 38%, P =0.02)、既往恰当治疗(96% vs 24%,P< 0.001)以及不恰当治疗(30% vs 9%,P =0.004)较多。在发生电风暴的患者中,第1 次恰当治疗多发生在植入ICD 后第1 年(85% vs45%,P =0.008),其死亡率也显著升高 (22% vs 2%,P < 0.001)。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级预防(HR 2.83,95%CI 1.21~6.61,P =0.016)、既往恰当治疗(HR 88.99,95%CI 11.73~675,P < 0.001)和不恰当治疗(HR 2.83,95%CI 1.14~7.0,P < 0.001)是电风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除外既往研究发现的心力衰竭进展、电解质紊乱、LVEF 等电风暴的危险因素,该研究认为二级预防以及既往ICD 治疗是电风暴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ICD 植入前后都需要进行严密随访以及在恰当时机进行预防性射频消融。该研究还发现,不恰当ICD 治疗在快心室率房颤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也是电风暴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该注意患者既往的ICD 治疗,积极控制心脏节律。

  研究者认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时处理电风暴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电风暴后成功的射频消融可以降低电风暴的复发率和患者的死亡率。这与既往研究的结论一致,同时研究者也发现射频消融后的患者相对保守治疗组患者有较低的死亡率。考虑到恰当放电和不恰当放电对于电风暴的影响,既往有研究者支持预防性射频消融治疗。该研究显示,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50% 为扩张型心脏病)相比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术后经历的恰当放电次数显著减少,死亡率较低。但是,相比于保守药物治疗,电风暴后射频消融对于患者预后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消融仍需要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图1 每患者年发生ICD 恰当及不恰当治疗的数量(蓝色:电风暴发生前;红色:恰当治疗电风暴后)。排除了对电风暴的放电治疗。ATP= 抗心动过速起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