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P访谈|查咏梅:梅奥模式——房颤治疗及器械植入患者管理经验分享
查咏梅教授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
起搏在线:“冰与火”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不劣于射频消融,您个人怎样看待冷冻球囊消融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前景?
查咏梅教授:射频消融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但射频消融的技术还是在不断的推进,其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均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冷冻球囊消融相对而言属于比较新的技术,其获FDA批准后,我们梅奥中心用的也比较多,在适应证选择上我们遵循ACC/HRS指南,目前仅用在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上,未扩展到持续性房颤患者。但是目前已经有文献和研究显示持续性房颤只做大环消融肺静脉隔离和附加线性消融结果很近,如果将来有更多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实这一点,那么将来我认为冷冻消融也可以应用到一些短暂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总体来说,冷冻球囊消融的近期临床疗效从我个人和我们中心的经验来说非常好,也得到了“冰与火”等临床研究的证实,我觉得其远期疗效是值得期待的。
起搏在线: 今年HRS发布了一项ICD日间治疗的临床研究,请您介绍一下梅奥中心起搏器和除颤器植入病人的住院时间管理?
查咏梅教授:无论起搏器或是除颤器植入或是三腔起搏,在我们中心住院时间都是一天,我们的常规流程是病人在住院前一天到门诊检查身体稳定状况,通常会有一个血液化验和胸片的检查,看是否有发热、感染、严重心衰等情况,确定是否适合第二天手术,同时会和病人进行手术相关情况的沟通。住院当天做起搏器、除颤器的植入安装,术后在病房观察一个晚上无异常后,第二天早上会照一个胸片验证导线的位置,另外会检测起搏器、除颤器的一些阈值,若一切正常的话再对病人进行术后注意事项及远程检测的培训,常规的从入院到出院一般是24小时,如果病人出现导线脱落等合并症,我们才会安排延长住院。
我觉得像日间治疗临床研究中患者当天出院也是可行的,因为一方面必要的术前检查可以在门诊进行,另外术后没有合并症的话,利用远程监测可以缩短在医院观察的时间。但目前的话患者肯定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全部,而且要考虑临床实际情况,比如早上手术的患者下午出院完全可行,但下午手术的患者,一般情况下还是有必要观察到第二天早上出院。
起搏在线:您前面提到器械植入患者的远程监测,您如何看待起搏器、除颤器植入患者术后远程监测的意义?您所在中心是怎样开展这方面工作的?
查咏梅教授:远程监测作为器械植入患者术后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大节约了医生和患者的时间,同时,这种时实的监控将患者情况随时反馈给医生,医生根据检测信息准确及时的给患者就医指导和处理,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实验已经证实参与远程监测的患者生存率高于不参与远程监测的患者。
我们中心的远程监测主要是用CareLink远程监测系统,在患者出院前会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出院时携带如CareLink远程监测设备,患者出院后每天休息时自动上传当天监测数据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将患者信息进行分类并反馈到患者自主选择的诊所,医生通过CareLink系统获取的患者监测信息给予患者就医指导或作出相应处理。目前在我们中心接受监测随访的患者中大概有一万左右,患者每三个月固定到医院进行随访,我们中心有30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专门负责这部分工作,每天七个护士出门诊,平均每天常规处理一百多器械植入患者的随访,并且优先处理远程监测系统反馈回来有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我们要求对每个患者都要出正式的随访报告,详细记录患者植入后的情况。七个人每天处理这么大的患者量应该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在这种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