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李莉:植入器械远程随访系统的临床应用意义

编者按: 
 
 
  心脏起搏器等器械一旦植入身体就会终身携带。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较传统的入院程控随访,远程随访系统的应用在减少再次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李莉教授结合实际病例分享了远程监测系统在切实改善植入心脏器械患者术后管理方面的优势:
专家介绍
· 李莉 ·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胸心外科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电生理女医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全国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博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全国房颤工作组成员;发表论文80余篇。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三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2008年获“心房颤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突出贡献奖”;2011年获“中青年起搏电生理突出贡献奖”。

 

1

房颤发病率高,面临极大挑战

  2015 年,第36届美国心律学年会(HRS)公布了《心血管植入电子设备的远程监测和管理专家共识》,共识相关推荐内容指出:远程监测应作为所有植入器械患者的标准随访管理策略,并作为Ⅰ级A类适应证。远程随访将对我们以后开展器械植入方面的随访工作带来很大的好处,因此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加以重视。

 

2

远程随访实现了对患者的及时关爱

 

   以前,起搏器、CRT、ICD等器械植入术后1月、3月、半年至此后每年,患者都要到医院进行常规随访。这些随访是非常必要的,是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如:器械感染、起搏器放电、室速等问题及时被发现、得到及时救助的保证。但是,不管近期有无不适发生,患者都必须需要到医院来进行随访,这无疑会对患者带来很大不便。如果采用远程随访,就能真正提高患者就诊率的医疗价值,而且医生也可以据得到的信息及时给予患者治疗,也会大大提高对植入器械的管理水平。

      之前有一位植入CRTD的患者在进行随访时,通过远程监测发现患者有频繁放电情况。我们随即电话沟通患者来院就诊,经过及时进行电解质纠正并配合其他适当治疗后,患者安全回家。同时,在远程监测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起搏器功能反应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远程指导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比如我们有位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远程随访中出现起搏器频繁放电的情况。通过传输系统反馈,我们及时和患者了解情况后得知患者自行减去了倍他乐克,才导致了电风暴。还有一位患者在远程监测的过程中,发现肺水肿曲线增高,患者出现心衰负荷,发生起搏器鸣叫,需要进行治疗。患者此时不一定需要回到医院,我们当即电话告知和指导患者及家属解决了问题。

 

3

整合资源相互配合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之所以远程随访系统能够带来及时的监测结果,得益于现在远程设备的不断改进。比如美敦力的MyCareLink系统,接上电源线就可以直接使用3G网络进行传输,保证了患者的随访可以每时每刻在线实现,比患者半年甚至一年来院随访的时效性高很多。另外,目前有专门的患者关爱团队和技术团队共同来管理远程监测数据,可以很及时地对报警事件作出反馈,方便临床医生及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帮助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相应地,医生也在远程随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提高对这些临床问题的认识和反应。所以,临床医生应该高度重视远程随访,和专业技术监测人员形成较好的配合关系,这将对临床工作的开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自2008年HRS/EHRA发布《心血管植入电子设备监测的专家共识》以来,新型植入设备和新的监测手段不断更新。大量涌现的具有数据远程传输能力的装置为开展远程监测带来可能,关于远程监测的研究证据也越来越多。2015年,HRS共识将其列为ⅠA类适应证,且对远程随访系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从电生理女医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远程随访,和技术人员进行配合,把患者远程随访工作做到更好,使我们的临床工作更有特色和质量,从而使患者更多地获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