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在线

右侧植入双腔起搏器的心衰患者更换升级CRT-P手术1例

病例类型

惊心动魄的病例

病例分析总结

病变特点及其解决方案: 本例患者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完全依赖,接近100%心室起搏比例,且患者心衰加重,EF值下降至0.34,符合2013年ESC指南CRT治疗Ⅰ类适应证。且心衰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可高达80%-95%,也符合2008 ACC/AHA/HRS 指南ICD疗法Ⅰ类适应证,故建议患者行CRT-D植入术。但患者经济条件有限,且患者原双腔起搏器植入在右侧,患者体内已经滞留两根电极,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是否有狭窄和粘连情况未知,存在手术风险,已经交代患者,权衡各因素最终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装置(CRT-P,C2TR01,美敦力)。

该病例需要选择该器械植入的理由及注意事项: 本例患者手术中采用特殊的针对右侧植入的左室递送鞘管(6250-MPR,美敦力)成功进入冠状静脉窦,顺利植入左室电极,但由于患者起搏器电池耗竭,且患者本身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完全依赖,已经不能保证起搏器能够正常工作。因此术中患者发生长间歇坐起,导致还未固定的左室电极发生脱位,为保证患者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紧急放置临时起搏器。在没有右侧植入工具的情况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的Amplaze造影导管结合左室递送鞘管(6250C,美敦力)将左室电极最终成功植入到后侧静脉。也给我们启示要在术前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提前做好准备,选择合适的植入工具,减少手术中的突发状况,对于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应该植入临时起搏电极,避免术中发生紧急状况。

证据引用: 2013ESC指南指出:在优化药物治疗后,LVEF<35%,心室起搏比例高,NYHA Ⅲ和动态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推荐CRT,常规起搏器或ICD升级CRT为Ⅰ类适应证,证据级别B。 2008 ACC/AHA/HRS 指南指出:对于未发生过室速、室颤的SCD一级预防的人去中,EF值≤35% , 纽约心功能在Ⅱ级或Ⅲ级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为ICD的Ⅰ类适应证,证据级别B。

植入器械

Syncra CRTP

病史资料(男,75岁,60kg)

就诊时间: 2015年10月。

主诉: 患者为老年男性,以“右胸侧起搏器置入术后8年,活动后胸闷1年,加重一个月”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 患者2007年因心动过缓,上楼时出现胸闷气短于我院行“起搏器置入术”,术后病情平稳;1年前患者出现体力活动后胸闷,无胸痛,不伴大汗,休息3-5分钟或口服“硝酸甘油”、“消心痛”可缓解,近一个多月上述症状发作频繁,现为进一步诊治及更换起搏器入我科就诊。 患者病来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饮食可,小便正常,便秘,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 糖尿病病史11年,自服“格列美脲”一片早餐前一次,“拜唐苹”一片三餐前口服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mmol/L;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血压达160/80mmHg,未系统治疗;2007年于我院行“起搏器置入术” ,术后病情平稳;2010年与铁岭区医院行“疝气修补术”,术后病情未反复,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

个人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 查体:T:36.2℃,R18bpm,P76bpm,BP:140/90mmHg,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口唇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拜啰音。心界不大,心音低顿,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今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无肝肾区叩击痛。双下肢略水肿,足背动脉波动良好。

入院心电图: 心室起搏心律,心率76次/分,V1-V6T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左室射血分数0.34,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

实验室检查: NT-ProBNP 5977pg/ml。

初步诊断

入院诊断: 1. 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更换 2.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 3.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危险评估: 1.常规左室电极从左侧植入,该患者原起搏器在右侧,需要从右侧植入左室电极,手术难度大; 2.患者体内已经滞留两根电极,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是否有狭窄和粘连情况未知,存在手术风险; 3.该患者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完全依赖,增加手术风险。

诊疗策略: 入院后给予强化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心衰症状缓解,可平卧入睡。遂决定植入心脏在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C2TR01,美敦力),将左心室导线从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侧静脉。

术前动态心电图:

选用该策略器械理由: 2013ESC指出:在优化药物治疗后,LVEF<35%,心室起搏比例高,NYHAⅢ和动态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推荐CRT,常规起搏器或ICD升级CRT为Ⅰ类适应证,证据级别B。

其他说明: 拟于10月植入CRT-P心脏再同步装置。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 2015年10月。

过程1说明: 术前准备:由于原起搏器在右侧,所以左室电极需要从右侧植入,因此准备了美敦力公司特有的从右侧植入的左室递送鞘管6250-MPR。

过程2说明: 穿刺置入长鞘管:患者平卧位,消毒铺巾,从右侧穿刺锁骨下静脉,回血后沿穿刺针将导丝送至下腔静脉,沿导丝置入右侧植入专用的左室递送鞘管(6250MPR,美敦力)。但血管中已经有两根电极,锁骨下静脉狭窄,鞘管难以通过,后在导丝导引下用内芯反复缓慢扩张和支撑,长鞘才顺利通过。

过程3说明: 寻找冠状静脉窦:将EP电极沿左室递送鞘管送至右心房,在LAO 45°下,操作EP电极,找到并进入冠状静脉窦,顺着EP电极将左室递送鞘管推送入冠状静脉窦中段,撤出EP电极,用造影剂冒烟确认鞘管已进入冠状静脉窦、并且无静脉夹层出现。进行三个角度(LAO /AP /RAO)造影,保存造影影像,本例患者选择后侧静脉。

过程4说明: 植入左室电极:在PTCA导丝的导引下,将左室电极送入后侧静脉(4296,美敦力),并测试参数,最大电压下测试参数良好,无膈肌刺激,用切开刀撤除左室递送鞘管。 左室导线位置:后侧静脉

过程5说明: 意外:准备固定左室电极,患者突然坐起,抽动后又倒下,心电监护仪显示患者心律出现长间歇,紧急按压患者胸部进行心肺复苏,考虑患者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完全依赖起搏器,但起搏器电池耗竭,不能保证有效发放起搏脉冲,应立即植入临时起搏器,避免术中再次发生心脏骤停。于是迅速放置临时起搏电极,患者心律恢复正常。可惜的是 X射线下显示患者左室电极脱位。

过程6说明: 重新寻找靶静脉:由于仅有的一根右侧植入的左室递送鞘管(6250-MPR)已经切掉,只剩下常规左侧植入的左室递送鞘管6250C,多次尝试用冠状窦电极结合6250C鞘管寻找冠状静脉窦,均未成功。于是尝试使用Amplaze造影导管(这种导管由于特殊的形状常用于右侧冠状动脉造影,其7Fr的内径可以放入左室电极),因此将Amplaze造影导管沿左室递送鞘管内进入右心房,成功进入到冠状静脉窦,造影后找到靶静脉,将PTCA导丝送入靶血管后侧静脉。

过程7说明: 重新放置左室电极:沿左室递送鞘管和Amplaze造影导管在PTCA导丝的导引下,重新植入左室电极(4296,美敦力),测试参数,确定最大输出电压无膈肌跳,切除鞘管,固定左室电极。

过程8说明: 导线电学参数

过程9说明: 连接起搏器,缝合囊袋。 囊袋部位:右侧胸大肌筋膜下。

手术小结

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术后管理与随访

术后管理: 术后用药:螺内酯片20mg 口服 1/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 口服 1/日。 术后检查:术后双室起搏心电图显示QRS波群明显缩窄到120ms 。

术后程控:

术后随访:

CRT疗法简介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一种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在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分别植入电极导线,通过起搏的方法使心房和左、右心室按顺序激动,以恢复心脏收缩的同步性,称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医师介绍

孙志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二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临床工作23年,擅长心血管常见,疑难病症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及CRT/D治疗,慢性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恶性心律失常ICD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等。对心力衰竭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心脏重症分会辽宁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学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沈阳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评委;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评;《辽宁医学》、《辽宁药物与临床》杂志编委。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市级课题7项;在国际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友情链接